长推:如何从Web3产品架构角度来理解市场?
Web3发展到物理层的中后期,中间层也已经悄然崛起,接下来会沿着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路径发展,可能引发市场爆点的点有RWA、ERC3525/3475/6551等。Waterloo黑客松比赛中,4个基于ERC-6551协议的项目,投研的原则是按照web3产品化思路,捕捉热点项目,抓“热点”和“趋势”两头,寻找优质标的。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注:原文来自 @LiuCH8181 发布长推。
聊聊对web3整体逻辑一些理解。
最近试图从web3整体的产品架构角度来理解市场,以此来梳理接下来投研的路径与方向,略有心得,分享出来以抛砖引玉。
1/n
将web3整体作为一个产品来理解
如图所示,其实整个web3最终一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dapp、服务来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那web3所有的公链、L2、项目等等,必然要在整个web3产品里面占据各自的生态位,履行各自的功能职责。
图中简单可分为3层:物理层,中间层,应用/服务层。有没有发现,跟TCP/IP等各种协议的分层是多么类似。
物理层:包括L0,各种L1/L2,解决最基本的运行环境问题,不论各种隐私、各种rollup也都只是实现不同的dapp各种运行环境。
中间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很简单,给各种dapp和服务提供尽量方便、快捷、便宜的运行环境接口。
应用/服务层:直接面对用户满足用户的各种实际需求。
2/n
目前web3产品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最火爆的赛道莫过于“空投”,细数一下过去一年的大机会:OP,APT,ARB,SUI,SEI等等,到现在大家拼命在撸的:ZKS,Starknet、L0、Linea等等,其实不难发现,全部是集中在了公链/L2。从业务板块上,这些项目属于“空投”,而从web3产品功能划分的话,我把这些项目归结到web3产品的物理层。这些给各种上层的dapp提供了运营基础。
这也是web3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上一轮牛市之后,大家发现ETH的容量、速度无法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单一的ETH也无法满足后续各种各样比如隐私的需求,于是在这个熊市里面,大家想尽办法开始建设物理层。不论是各种L2、Rollup方案、模块化区块链、去中心化序列器等等,都是在web3这个大产品里面用不同的方式去建设这个产品的物理层,各自在抢占对应生态位的龙头。
目前web3发展到了物理层的中后期,各种L1/L2已经百花齐放,还有一部分正在赶来的路上,比如:主打zk rollup+隐私的Aleo、面向RWA以及合规的Venom等等。而中间层的项目也已经悄然崛起。比如: Celestia,Eigenlayer,Altlayer,Doubler,Espresso等等。这些中间层的项目,可以简单理解成通过横向或者纵向的整合,将L2/公链的功能项目化,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而这也确实是符合产品发展规律的。
举个例子:Espresso这个项目,终极目标是跨op和zk实现去中心化的Sequencer,承接所有L2的Sequencer外包业务,集中化规模化带来的必然就是降本增效+去中心化。
3/n
接下来的发展路径
历史总会以同样的逻辑重复相似的故事。上一轮从ETH智能合约的兴起,ICO,到Defi Summer,最后以NFT/Gamefi达到高潮,跑鞋和猴地算是上一轮最后绝唱的两个明星项目。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也是沿着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路径在逐渐发展,只不过这一轮物理层变复杂了,需要承接的应用层dapp和服务也变多了,所以衍生出来了一个中间层来在里面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下来web3主逻辑会沿着上图从下而上的发展,最终在应用/服务层达到高潮。当然,这中间不是非零即一的关系,在物理层、中间层持续建设的同时,一定会有应用/服务层的项目跑出来,在市场中出现阶段性的热点,所以要综合、辩证的去看整个web3,短期热点和长期发展会持续共存相互促进。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上一轮的ETH智能合约、以太坊杀手EOS,换成了这一轮的L2,新公链;那么上一轮的Defi、NFT、gamefi呢?我想一定会换一个壳子呈现出来。我将持续关注接下来有可能引发市场爆点的点,比如:RWA、ERC3525/3475/6551等等。
举个例子:ERC6551简单来说就是把NFT钱包化,一个PFP可以涵盖其对应的链上资产。虽然其实用性、安全性还有待商榷,但是其潜在的发展前景也是显而易见的,6月份的ETHGloble Waterloo黑客松比赛中,入围决赛的11个项目中有4个都是基于ERC-6551协议的项目;包括一些知名项目如Lens V2、memeland、Linea、Parallel都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那么这种细分赛道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轮NFT的新叙事和爆点呢?
4/n
如何寻找机会
以上述逻辑为基础,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两条接下来投研的原则:
1、按照以web3产品化思路为主线,自下而上梳理每个即将到来的细分赛道,不用多,每条细分赛道抓前3-5名;
2、以市场热点为导向,持续在场内捕捉热点项目,不分板块;
总结来讲就是按照杠铃法则,抓“热点”和“趋势”两头。比如最近比较火的FT/TOMO/TS,按照我对web3的产品化理解,是不应该在这个时间点跑出来的,但是市场热点就是市场热点,不要带着偏见去看,也许热点就是你没有看到的趋势,即使是泡沫,也怀着谨慎而理性的心态去拥抱泡沫。而对于趋势性的项目,更多的需要用前瞻的眼光来埋伏,找到对应赛道的优质标的持续研究、跟踪,遇到了可参与的机会算好赔率进场。
当对趋势的研究足够多且深的时候,一旦市场上出现了项目库/记忆库中的重点关注名词时,基本不用去思考就可以立马下判断。
写在最后:
上次梳理的投研逻辑阅读量出乎我意料的好,当时也没有展开来讲投研的很多细节、方法论,等下次找时间再展开来聊一聊。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你也可能喜欢
9月降息,定了?鲍威尔杰克逊霍尔讲话全文!


华兴资本成为首家将 BNB 纳入专项配置数字资产的香港上市公司
8 月 22 日,华兴资本宣布与 YZi Labs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 BNB 及 BNB Chain 生态系统的发展,并开拓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转型机遇。

华兴资本与 YZi Labs 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与 RWA 生态建设
华兴资本计划通过其专业的金融服务能力赋能 BNB Chain 生态系统,同时优先获取生态内优质项目的金融服务及最佳的投资机会,为集团开拓 Web3 领域的业务,并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加密货币价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