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廳(FSA)提出了一項建議,將加密貨幣的監管從《支付服務法》(PSA)轉移到更為嚴格的《金融商品交易法》(FIEA)。
FSA於週二發布的報告解釋稱,加密資產面臨的問題與FIEA所涵蓋的問題類似,包括文件不明確、資訊不準確,以及來自未註冊公司的風險。該機構指出,使用《金融商品交易法》的機制和執法手段來處理加密資產「可能是合適的」。
這份報告是FSA秘書處的內部文件,已提交給日本金融制度審議會,該委員會負責向日本金融廳長官提供建議。政府將根據這一提案決定是否制定新的加密貨幣監管規則。
加密貨幣監管中突顯的問題
FSA指出日本加密貨幣市場存在多項隱憂,包括白皮書不明確、資訊披露不準確、未註冊經營、詐騙以及交易所的安全風險。
報告還指出,加密貨幣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日本許多參與者僅持有小額資產,無法承受重大損失。該機構解釋稱,根據證券法實施更嚴格的規則,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保護。
若將監管權限移交給FIEA,監管機構將能對加密證券的發行方施加資訊披露要求。FIEA同時允許監管機構對未註冊企業實施緊急禁令等處罰措施。
加密貨幣在日本日益增長的角色
報告強調了加密貨幣在日本的增長。國內交易所開設的帳戶數已超過1200萬個,這些平台上的存款總額現已超過5兆日圓(約337億美元)。
這意味著日本每十人中就有一個加密貨幣帳戶。然而,交易規模仍然較小。日本超過80%的加密貨幣帳戶持有資產少於675美元。
FSA補充說,日本有7.3%的投資者持有加密資產,這一比例高於參與外匯交易或公司債券的人數。約70%的持有者屬於中等收入群體,86%的人投資是為了長期價格上漲。
財務大臣對加密貨幣的評論
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於8月底談及加密貨幣。他表示:「雖然加密資產存在高度波動的風險,但只要建立適當的投資環境,它們可以成為多元化投資的選項之一。」
他的言論顯示官方已認可加密資產在日本投資組合中的角色,而FSA則在尋求加強監管的方式。
FIEA下更嚴格的規則
目前,FIEA僅在加密貨幣用於衍生品時將其視為金融商品。新提案將擴大該法適用範圍,涵蓋加密貨幣的公開發行、二級分銷及經紀業務。
FSA表示,適用FIEA將有助於消除發行方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落差。發行方需提供準確的資訊披露,交易平台也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
該法還提供了執法工具。監管機構可對不公平交易行為下達命令,並阻止未註冊的加密貨幣企業運營。

Editor at Kriptoworld
Tatevik Avetisyan 是 Kriptoworld 的編輯,負責報導新興加密趨勢、區塊鏈創新及山寨幣發展。她熱衷於為全球讀者拆解複雜新聞,讓數位金融更易於理解與接觸。
📅 發佈日期:2025年8月4日 • 🔄 最後更新:202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