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罕見發生「罰沒」!共 39 個驗證者遭懲罰,原因與 SSV 有關?

以太坊罕見發生「罰沒」!共 39 個驗證者遭懲罰,原因與 SSV 有關?

ZombitZombit2025/09/11 10:15
作者:zombit jeff

根據區塊鏈瀏覽器 Beaconcha.in 的 數據 顯示,以太坊週三發生罕見的「罰沒(Slashing)」事件,共有 39 個驗證者遭到懲罰。

以太坊罕見發生「罰沒」!共 39 個驗證者遭懲罰,原因與 SSV 有關? image 0

這些遭罰沒的驗證者與分佈式驗證者技術(DVT)協議 SSV Network 有關,該協議旨在透過將驗證者密鑰拆分給多個運營者來實現質押基礎設施的去中心化。

雖然此次削減事件規模不小,但 SSV 創辦人 Alon Muroch 澄清,協議本身並未遭到攻擊,問題出在使用 SSV 的第三方質押服務商基礎設施。據悉,其中一批遭懲罰的驗證者來自流動質押服務商 Ankr,其系統的例行維護意外觸發了罰沒;另一批則是兩個月前自 Allnodes 遷移的驗證者集群,調查顯示是因次要驗證者設定錯誤,導致重複簽名並引發處罰。

據悉,本次事件共 39 個驗證者遭罰沒,是以太坊轉向權益證明(PoS)後規模最大的協同罰沒事件之一。每個遭罰沒的驗證者會被立即扣除一定數量的 ETH,並可能面臨「非活躍洩漏(inactivity leak)」造成的額外損失。例如,一個質押 2,020 ETH 的驗證者損失約 0.3 ETH,按今日價格計算約為 1,300 美元。

罰沒機制是以太坊設計用來防範惡意或疏忽行為的關鍵安全措施,但該機制實際上很少被觸發。自 2020 年 Beacon Chain 上線以來,累計超過 120 萬個活躍驗證者中,遭曾遭罰沒的不到 500 個,多數案例和這次一樣源於營運方失誤,而非蓄意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大規模的協同罰沒會提高懲罰嚴重度,因為協議會對同時出錯的群組施加額外懲罰,放大經濟損失。此事件再次提醒以太坊質押生態系:驗證者的安全不僅仰賴協議設計,也取決於基礎設施與營運方的謹慎程度,否則即便軟體本身沒有漏洞,操作錯誤仍可能帶來高額、公開的損失。

參考來源

0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PoolX: 鎖倉獲得新代幣空投
不要錯過熱門新幣,且APR 高達 10%+
立即參與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