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 App
交易「智」變
快速買幣市場交易合約理財廣場更多
加密貨幣十六年

加密貨幣十六年

ChaincatcherChaincatcher2025/11/15 01:06
作者:推薦閱讀

加密貨幣十六年——重讀《貨幣的非國家化》

今年3月6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建立"戰略性比特幣儲備",稱美國政府將不會出售已有的約20萬枚比特幣,並將以"預算中性"方式繼續增持。7月18日,他又簽署《天才法案》,為錨定美元的穩定幣確立監管規則。與此同時,中國香港的《穩定幣條例》於8月1日正式生效,建立起牌照準入、儲備監管與贖回保障框架。

誕生16年的加密貨幣行業,因去中心化特性,長期棲身於國家權力難及的"狂野西部",卻悄然成長為總市值逾3.5萬億美元的龐大產業。如今監管密集出台,標誌著這一行業正在被納入主流金融秩序。

貫穿加密貨幣的思想脈絡有兩條:一條源自1990年代的"密碼朋克運動",以加密技術捍衛隱私與自由。另一條來自經濟思想史,可追溯至哈耶克1976年的《貨幣的非國家化》。本文正是在此刻重讀此書,沿哈耶克的思路回望貨幣的起源、鑄幣權的壟斷,以及賽博空間中的民間鑄幣實驗。 加密貨幣十六年 image 0

《貨幣的非國家化》

[英] 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 著

姚中秋| 譯

海南出版社
2019年5月

被壟斷的鑄幣權

最早的貨幣不是由國家發明,而是人們在無數次交換中逐漸約定出來的工具,是自發秩序中結出的果實。

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們生活在幾百人的村落,靠種地、打獵、採集為生,多數人的生活半徑不過幾十公里。這時,人与人之間的交易媒介,還只能算貨幣雛形,或者說是"自然貨幣",比如牲畜、鹽塊、貝殼和穀物。這些"貨幣"的共同特徵,是具有基礎交易與儲值的功能,卻不易攜帶與分割。

隨著冶煉術的普及與城邦的崛起,金、銀、銅因耐久、可分割、易攜帶,逐漸被用作交換媒介。這是"稱量貨幣"階段,交易靠重量和純度計價。

公元前6世紀,位於安那托利亞西部(今土耳其西海岸內陸)的吕底亞王國,首次由國家出面鑄造金屬貨幣。這與其獨特的地理與資源條件密切相關:吕底亞東通美索不達米亞與波斯的商貿網絡,西連希臘與愛琴海的海上商路,商旅雲集,往來頻繁。境內的帕克托洛斯河盛產天然金銀合金(electrum),質地柔韌、易於冶煉,色澤介於金與銀之間,為鑄幣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材料。

王室以獅首為徽鑄幣,象徵王權與信用。其重量與成色均經標準化檢驗,可直接按枚計價、即時流通。相比舊日需稱重、驗純的金屬塊,這種統一鑄造的貨幣確實提高了交易效率,也讓貨幣從此帶上了國家權力的印記。

公元前7世紀中期起,吕底亞的國家鑄幣行為在約100年內傳播至愛琴海諸城邦與波斯帝國,成為各國仿效的範本。至公元前5世紀,希臘、波斯及地中海諸國陸續確立由國家或城邦統一鑄幣的制度。

紙幣的歷史,則重演了從自然貨幣到金屬貨幣的軌跡:起於民間,後被國家壟斷。中國北宋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由16位富商聯保發行,公元1023年後由官府設"交子務"接管。歐洲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十七世紀中期的瑞典,由斯德哥爾摩銀行發行。隨著流通擴大、政府監管加強,至十七世紀末,瑞典與英格蘭相繼建立中央銀行,紙幣發行權此後逐步集中於國家之手。

國家壟斷鑄幣權,好處是顯性的。對於民間商業行為,交易效率得以提升。對於國家,增加了一項財政工具與一項收入來源。壞處則較為隱性。金屬貨幣時代,國家可以通過降低貨幣的貴金屬含量變相徵稅。紙幣時代,超發貨幣行為更缺乏制約。和平時期,超發往往尚可忍受,一旦戰爭來臨,往往伴隨著國家瘋狂印鈔,國家籌到軍費,手持貨幣的百姓卻失去財富。王朝更迭或信用崩潰的時刻,前朝貨幣常化為廢紙。

許多歷史學家都試圖證明,想要實現長久的經濟增長,通貨膨脹是必要的。哈耶克用事實駁斥了這一觀點。以英國為例,從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歷經工業革命與金本位制度的200年,工業產值和國民收入成倍增長,但物價水平卻與十八世紀中葉相近。美國在十九世紀後半葉到二十世紀初的工業化浪潮中也出現同樣現象------經濟高速擴張,物價不升反降,二十世紀初甚至低於100年前。

哈耶克的貨幣理想

哈耶克出版《貨幣的非國家化》的1976年,歐美正處於嚴重的通貨膨脹中。追溯其源頭,要回到二戰結束前夕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1944年,為防止戰爭期間那種競爭性貶值與金融混亂,44個盟國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會議確立以美元為核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再以每盎司35美元兌換黃金。這一制度在戰後近30年間有效維持匯率穩定與低通脹,被廣泛認為支撐了戰後歐洲與日本的復興。

進入1960年代後,體系的內在矛盾逐漸暴露。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發行國,美國必須持續輸出美元滿足世界流動性,但美元發行又遠超黃金儲備。越南戰爭與社會福利支出進一步推高財政赤字。1971年,美國黃金儲備不足以支撐海外美元存量。當年8月,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此後10年,石油價格飆升,物價上漲,美國通脹率一度突破13%,英鎊與法郎大幅貶值,經濟增長卻停滯------出現了罕見甚至可說在戰後西方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滯脹。

關於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誕生與終結之後的時代,有三位經濟學家的聲音至關重要,他們是凱恩斯、弗里德曼、哈耶克。

凱恩斯的核心觀點是:市場無法自我實現充分就業,政府必須下場,通過財政與貨幣政策調節總需求,以穩定經濟周期。他主張在蕭條時擴大支出、在繁榮時緊縮,以維持就業與增長。這一思想奠定了戰後西方"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共識,催生了福利國家與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1944年,他以英國代表團首席代表身份出席布雷頓森林會議,其固定匯率與國際協調理念深刻影響了戰後金融秩序。

弗里德曼則主張應該限制政府對貨幣政策的干預,提出以固定的貨幣增長率取代隨意的政策刺激,建立獨立央行,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來穩定物價與預期。1970年代滯脹後,凱恩斯主義失效,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興起,推動美國與英國實行緊縮政策、提高利率,最終遏制通脹。

在"政府干預"與"自由市場"的光譜上,哈耶克走到了最遠的一端。他認為凱恩斯主義不過是飲鴆止渴------雖能緩解短期蕭條,卻必然以通脹與滯脹為代價。他同樣不認同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因為政府發行貨幣的權力不可能被永久約束;一旦經濟衰退,政治力量必然戰勝規則,印鈔機終將再次啟動。於是他提出更激進的方案:既然無法限制權力,不如剝奪權力------取消國家的發鈔壟斷,讓貨幣回歸市場競爭。

在哈耶克的設想中,任何民間機構,諸如銀行、商會、大公司,乃至國際組織,都可發行自己的貨幣。在這種競爭體系下,若某一貨幣因超發或管理不善而貶值,市場會自動棄用,發行者失去信用與市場份額。最終,只有最穩定、最可信的貨幣能生存下來。貨幣的價值不再依附政治權力,而由市場信任決定。

哈耶克進一步提出了理想貨幣可能具有的特徵:其首要目標是維持購買力穩定,價值應錨定一攬子代表性商品或物價指數;發行者需根據市場價格變化主動調節貨幣供給,以防通脹或通縮;以公開的資產與兌換機制維持信用。他也強調,理想貨幣的最終形態應由市場演化決定,而非由理論家預設。

在1979年至1985年間,哈耶克對國家干預的警惕與市場自發秩序的信念,為撒切爾與里根推行市場化、去管制和反通脹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撐。但他關於取消國家鑄幣權、讓貨幣回歸市場競爭的主張,卻在他1992年去世前始終未被任何政府採納。多年之後,隨著互聯網與加密貨幣的技術浪潮到來,賽博空間中,出現了一場又一場的鑄幣實驗。這些實驗,成為哈耶克思想的遙遠回聲。

賽博空間的鑄幣實驗

如今最廣為人知、誕生於賽博空間的貨幣,毫無疑問是比特幣。然而,在它出現之前,互聯網世界已經進行過數次鑄幣實驗,它們均以失敗告終。

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E-Gold。1996年,美國前腫瘤醫生格拉斯·傑克遜與律師巴里·唐尼創辦了這家公司,試圖在網絡上重建金本位秩序。E-Gold 在線發行與黃金等價的數字貨幣,用戶可用"克數"結算、無國界轉賬,公司則在倫敦與迪拜的金庫中儲備對應的黃金資產。其鼎盛時期,賬戶超過500萬,年度交易量達20億美元。2007年,E-Gold 被美國司法部以"洗錢、串謀和經營無牌匯款業務"起訴,業務隨後嚴重受阻,逐步進入清算階段。

哈耶克在書中預言,國家將阻止私人貨幣的出現,因為鑄幣權壟斷是它最隱秘的收入來源。這或許正是E-Gold失敗的深層原因。而它的匿名特性,也確實給詐騙、毒品交易與洗錢提供了便利。最終結果是:國家一邊打擊犯罪,一邊順勢就捍衛了對鑄幣權的壟斷。

這一處境,在比特幣出現之後變得不同。E-Gold依賴中心化公司與實物黃金儲備,因而易受監管。比特幣沒有發行機構,也無可查封的金庫,就連他的創始人中本聰,如今依然沒人知道他是誰。它以技術取代人對機構的信任,使貨幣發行第一次脫離了國家與公司層面的控制。然而,由於沒有實物錨定,其價值主要依賴網絡共識、礦工所投入的能源和運行成本,價格波動劇烈。這種高不穩定性,又使它偏離哈耶克所設想的理想貨幣------一種能在自由競爭中保持購買力穩定的貨幣。

隨後,新的實驗接踵而至。人們試圖在區塊鏈的無主之地上,追求穩定與秩序。最重要的嘗試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具有互聯網基因。最具代表性的,是Meta(前Facebook)在2019 年宣布的Libra。該項目可謂高舉高打:由Visa、Uber、淡馬錫、Coinbase 等二十餘家機構共同組建Libra 協會,計劃發行錨定"一籃子法幣與短期國債"的全球數字貨幣,旨在打造一個跨國支付與結算網絡。然而,項目尚未落地,便引發歐美監管者的強烈反彈------擔憂其威脅貨幣主權、衝擊金融穩定,甚至觸及隱私與反壟斷紅線。三年後,Libra 夭折,理想隨之散場。

第二類則帶有加密貨幣的基因,可再分為三種:算法穩定幣、超額抵押穩定幣與錨定現實資產穩定幣。所謂算法穩定幣,是以算法機制維持幣值穩定的嘗試。最著名的例子是2022 年暴雷的Luna,其市值高峰一度達400億美元。暴雷之後,人們才發現,這更像一個披著算法外衣的龐氏騙局。超額抵押穩定幣,則是在區塊鏈上以比特幣、以太坊等資產作超額抵押,鑄造與1美元等值的數字貨幣。其抵押率通常在150%以上,也就是說,為生成1美元的穩定幣,往往要鎖定1.5美元乃至2美元的資產。資金利用率過低,未能被廣泛採用。

真正進入主流的,是錨定美元資產的穩定幣。最具代表性的兩家公司是Tether 與Circle。前者在去年以約150人的團隊創造了超130億美元的淨利潤,後者於今年6月在紐交所挂牌上市。兩者的核心模式基本一致:以現金、美國國債與短期存款等高流動性資產作儲備,在鏈上發行規模大致相當的"鏈上美元"。不同點是,Tether還持有少量比特幣、黃金等非典型流動性資產。若以哈耶克的視角來看,這類公司都並非美元的競爭者,而是美元信用的延伸------一種影子美元。

於是,我們又回到起點:貨幣的非國家化仍未真正實現。在今日的金融秩序中,尚無一種被廣泛使用貨幣,既能夠不依賴國家信用,又能保證幣值穩定。未來會出現嗎?倘若哈耶克仍活在當下,他或許也會像我一樣,想要知道這一問題的答案。

原文鏈接

0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PoolX: 鎖倉獲得新代幣空投
不要錯過熱門新幣,且APR 高達 10%+
立即參與

您也可能喜歡

AI 泡沫危機來襲?科技巨頭如何重演 2008 年金融風暴

站在真實創新與金融幻覺的十字路口。

Chaincatcher2025/11/15 15:39
AI 泡沫危機來襲?科技巨頭如何重演 2008 年金融風暴

SOL 到底了嗎?多維數據揭秘 Solana 真實圖景

儘管 Sui、Aptos、Sei 等新鏈不斷發力,但並未對 Solana 形成實質威脅。即便部分流量被應用專鏈分走,Solana 仍牢牢佔據通用鏈的頭部位置。

Chaincatcher2025/11/15 15:39
SOL 到底了嗎?多維數據揭秘 Solana 真實圖景

2026 前瞻:這六大結構性力量正為下一周期鋪路

AI、預測市場、動態 DeFi......下一輪周期是 TradFi 與 DeFi 深度融合的周期。

Chaincatcher2025/11/15 15:39

拆解 deAI 協議棧 - x402 / ERC 8004 / A2A

總而言之,deAI 協議棧定義了代理如何支付費用、發現資源以及彼此通信。

Chaincatcher2025/11/15 15:39
拆解 deAI 協議棧 - x402 / ERC 8004 / A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