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et App
交易「智」變
快速買幣市場交易合約理財廣場更多
寒意正在加深:連DappRadar都撐不住了

寒意正在加深:連DappRadar都撐不住了

BitpushBitpush2025/11/18 16:09
顯示原文
作者:BitpushNews

DappRadar 宣布關停的消息傳出後,整個加密社區再度被一種熟悉的涼意籠罩。它或許不是最耀眼的項目,但卻是Web3世界最早的基礎設施之一——從早期的鏈遊與CryptoKitties,到後來的 DeFi、NFT與多鏈爆發,它始終是行業的觀察者與記錄者。

如今,七年過去,這盞燈也終於撐不住了。

寒意正在加深:連DappRadar都撐不住了 image 0

DappRadar在公告中坦言,在當前環境下維持平台規模已「財務不可持續」。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一個長期被壓縮的商業模式最終走向終點的自然結果。

同時,加密市場跌幅持續:比特幣短線跌破92,000美元關口,一度下探91,200美元附近,ETH跌破3000美元,DappRadar的RADAR代幣日內跌幅逾36%。

寒意正在加深:連DappRadar都撐不住了 image 1

一家老牌數據平台的離去,與整個市場的集體回調相互映照。這是否意味著,這一輪加密熊市的寒意,比我們預想中來得更早、也更刺骨?

從「世界的 Dapp 商店」到「財務困難」

DappRadar 成立於 2018 年,創始人為Skirmantas Januškas 和 Dragos Dunica,總部位於立陶宛。

最初只是兩個工程師週末做的小項目,很快成長為「World’s Dapp Store」——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dapp 數據與發現平台之一,月活用戶一度超過 100 萬。

寒意正在加深:連DappRadar都撐不住了 image 2

在巔峰時期,DappRadar 追蹤超過 1.4 萬個 dapp、50+ 公鏈(後來擴展到 75+ 鏈和 1.6 萬 dapp),覆蓋以太坊、BNB Chain、Solana 等主流生態,是無數項目方、研究者和散戶查看鏈上活躍度、TVL、NFT 交易的「首頁」。

融資方面,它在 2019 年獲得約 230 萬美元種子輪、2021 年獲得 500 萬美元 A 輪投資,投資方包括 Blockchain.com Ventures、Prosus 等知名機構,同年發行平台代幣 RADAR,並嘗試通過 DAO 去中心化治理。

寒意正在加深:連DappRadar都撐不住了 image 3

更重要的是,DappRadar 每年/季度的《Dapp 行業報告》長期被 VC 和項目引用,很多人都是通過它第一次了解到「DeFi 盛夏」、「NFT 爆發」或者鏈遊等相關趨勢圖。

然而近年來,隨著廣告收入持續萎縮、用戶活躍度放緩,疊加加密市場整體低迷,DappRadar 所依賴的「免費 C 端 + 有限 B 端變現」模式,已難以支撐其作為數據基礎設施所必需的高昂運營成本。最終,平台選擇在此時體面離場,而不是拖到出現更難看的結局。

2021 之後誕生的項目,已死了一多半

如果把 DappRadar 放回大環境,它更像是一個延遲顯現的統計樣本。

寒意正在加深:連DappRadar都撐不住了 image 4

根據 CoinGecko 今年4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

  • 自 2021 年以來上線的代幣中,有 52.7% 已經「死亡」(價格長期接近零、無成交、被下架等);

  • 2024 年全年失敗項目約 138 萬個;

  • 2025 年第一季度,就有約 182 萬個代幣被標記為失敗,單季就佔 2021–2025 年所有失敗記錄的近一半。

再往前看一層,BitcoinKE 2024 年的研究已經提醒過:

  • 統計超 1.2 萬個項目後發現,大約三分之二的加密項目在 3 年內就會消失;

  • 對 2020–2021 年牛市裡誕生的那一波來說,失敗率甚至更高。

寒意正在加深:連DappRadar都撐不住了 image 5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過去兩輪熊市裡消失的項目,類型和名字已經數不過來,但有一些代表性案例值得再回看一眼:

  • Three Arrows Capital(3AC):重倉 LUNA、GBTC 等高波動資產,疊加高槓桿和挪用資金,2022 年在連鎖爆倉中破產清算。

  • Celsius、Voyager、BlockFi 等借貸平台:牛市靠高息和「收益敘事」吸引大量用戶,底層資產卻高度相關、風控薄弱,2022 年陸續申請破產。

  • F1 Delta Time 等鏈遊 / NFT 平台:燒錢買授權、重度依賴新資金和二級市場活躍度,當交易量斷崖式下跌,維持成本遠高於收入,只能關服或轉型。

  • LocalBitcoins、Paxful 等 P2P 平台:在合規和收入壓力雙重擠壓下,2023–2025 年先後宣布停止運營或永久關停。

這些項目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核心邏輯很相似:

  1. 敘事可以把估值吹上去,但撐不起長期運營成本;

  2. 在利率上行、流動性回收的環境下,沒有真實收入的部分最先出局;

  3. 合規和風險管理在牛市被忽略的「軟肋」,會在熊市變成致命傷。

這些數據合在一起傳遞的信息很明確:

加密項目的「平均壽命」大致就在三年左右,絕大多數撐不過完整一輪牛熊。2024–2025 不是突然變冷,而是前兩年堆積起來的「死亡名單」集中被劃掉。

DappRadar 誕生於 2018 年,活了七年,已經比大部分項目多熬了一個完整週期。但在市場進入新一輪緊縮、商業模式沒能撐起現金流時,它依然沒能逃掉統計學上的那條曲線。

遊戲規則已變,適者生存

DappRadar 的關停,或許不是「熊市」最突出的新聞,但卻有著某種象徵意義。它關得不早不晚,正好踩在行業情緒徹底轉向的節點上。

幾個月前,「熊市」還只是推特上的幾句調侃,而現在,交易量在跌、融資難度在升、熱錢退潮,沒人再裝作樂觀了。情緒的反轉不是靠價格宣告,而是靠現實一點點提醒我們:這次真的冷了。

Galaxy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加密風險投資額環比暴跌59%,僅為19.7億美元,創下自2020年以來的第二低紀錄。資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撤離,並將有限的彈藥集中投向後期項目與擁有實體資產的礦業。這意味著,屬於早期創業者的「紅利」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

寒意正在加深:連DappRadar都撐不住了 image 6

更冷的是環境,不只是市場。過去幾年裡,加密原生項目曾享受過一段「理想主義紅利」——只要敘事夠新,白皮書夠長,就能拿到啟動資金,試錯甚至失敗也不是什麼罪過。但現在不一樣了。門變小了,只有少數人能擠進去;門檻變高了,能活下來的必須自己解決營收問題、合規問題、甚至是人才留存問題。

與此同時,真正的「強者」們已經悄悄完成了「升級」。以前 Web3 項目喜歡嘲笑 Web2 巨頭「不懂鏈」,現在那些曾被譏諷為「老派科技公司」的玩家,連同那些穿越週期的加密原生獨角獸,正在擴大羽翼:

  • Coinbase 已從交易所變身基礎設施和身份層提供商;

  • StripeShopify 等 Web2 公司借助合規優勢切入鏈上支付、KYC、RWA 等業務;

  • 甚至 Google Cloud 和 AWS 都開始提供專為區塊鏈設計的服務模組。

他們不靠發幣、不靠空投,也從不靠「共識」來續命。靠的是客戶、現金流和時間。

所以現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誰還活著」,而是「誰還值得活下去」。不是靠講故事,不是靠市場熱度,而是能不能做成一門正經的生意,撐得過這個冬天。

DappRadar 掛掉,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做得還不夠堅實。而對於還在路上的項目來說,在這個流動性和注意力都被壓縮的時代,最「穩」的結果,可能就是被某個更大的玩家買下。

作者:Seed.eth

0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PoolX: 鎖倉獲得新代幣空投
不要錯過熱門新幣,且APR 高達 10%+
立即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