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p DEX三巨頭聊經營思路與市場格局:Aster、Lighter、Helix
11月14日,Lighter、Aster、Helix團隊成員聯合發起了一次線上圓桌,就鏈上永續合約市場的未來格局進行了探討,期間嘉賓們談到了不同PerpDEX的經營思路、彼此特點與未來布局,也對Perp市場的發展進行了展望。本文是此次圓桌的文字版記錄,乾貨較多,推薦大家閱讀轉發。

主持人:今天晚上我們要交流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就是PerpDEX的經營思路與未來格局。我們會聚焦幾個核心話題,比如目前PerpDEX賽道的結構性困境、鏈上Perp以及鏈上金融跟現實市場之間的映射邏輯怎麼做。另外我們還要討論各個項目方如何解決用戶增長、流動性以及長期的用戶留存問題。
今天的嘉賓有:
1. Ken—Helix核心貢獻者
2. Amber—Aster BD負責人
3. Mr.block—Lighter核心貢獻者
進入到今天的第一個話題:鏈上PerpDEX最難被競爭對手複製的核心優勢是什麼?為什麼?
Amber——Aster BD負責人: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如果從PerpDex的產品本質來看,大家其實都在做交易基礎設施,流動性無疑是最關鍵的一環。所謂PerpDEX的優勢,核心無非是交易的絲滑度以及流動性池的深度。對於Aster而言,我們希望在幾個方面脫穎而出。
第一,我們採用了訂單簿和全鏈上的交易模型,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你想像專業交易員一樣執行複雜的策略,還是想輕鬆地進行簡單操作?
對於後者,他們就可以用Aster提供的最高1001倍槓桿、操作簡易的交易模式。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特色機制:提供兩種交易模型,讓用戶依據自己想要的體驗來選擇合適的產品。
第二,我們在隱私方面布局較早。我們推出了名為“隱藏訂單”的功能,對於許多大戶來說非常實用,如果他們不希望自己的訂單資訊被完全公開,就可以使用隱藏訂單。
當然,目前隱藏訂單尚未完全發揮潛力,因為我們自己的公鏈還未正式推出。接下來的重要方向是推出專為訂單簿服務的獨立公鏈 。屆時,交易資訊將在透明和可審查的同時兼具隱私性。無論是大戶還是普通用戶,如果不想讓倉位或訂單資訊被他人一覽無遺,就可以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交易,同時整個系統依然具備資料可審查性。
因此,允許用戶在隱私環境下進行交易,是目前看來,Aster與其他PerpDEX相比較為顯著的差異點和優勢所在。
區塊先生Chris——Lighter核心貢獻者:
如果只講技術差異,每家都有獨特的地方,比如剛才提到的dark pool。但我認為,最核心的是看每個項目的“DNA”。Aster的DNA就是Binance,如果沒有Binance,Aster不會像今天這麼大;
Hyperliquid的DNA就是支持它的社群;而Lighter的DNA, 則是Peter Thiel的Founders Fund與Ribbit Capital ,還包括Haun Ventures與Robinhood 。
因此,散戶在選擇要參與哪個PerpDex時,除了產品本身,最主要的就是看它的DNA,DNA也是這三家DEX之間最大的差異。
另一個重大差異在於,是否發行了Token。目前核心玩家中還沒發幣的就是Edgex和Lighter。所以,散戶在選擇“挖礦”目標時,會傾向於尚未發幣的平台。現在的交易量數據也可能虛高,因為大家正瘋狂刷量。
相比之下,Aster和Hyperliquid的數據更真實一些,因為它們已經經歷過交易挖礦和發幣的階段了。所以,真要預測最後誰能勝出,我覺得還要等到明年六七月,結合市場週期的變化才能看得清楚。
我親身經歷了整個DeFi Summer,目睹了當時所有DEX的競爭,包括 Uniswap和Balancer還有Curve,以及眾多的Uniswap分叉項目,比如Pancakeswap等等。我感覺現在PerpDex的競爭格局,就像當年的DeFi Summer一樣。Hyperliquid成功了,所有人都想跟進。
如果當初Hyperliquid沒有成功,反而是 Polymarket做起來了,那今天在座的各位可能就不是在做PerpDex,而是在做預測市場了。所以,這再次說明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Ken——Helix核心貢獻者:
我是Helix的核心貢獻者,而Helix是部署在Injective鏈上的PerpDEX。
回到前面的問題本身,如果要說Helix最難以被複製的核心優勢,我認為關鍵在於,Helix並非一個簡簡單單的永續合約DEX,而是構建在Injective這條高效能+模組化的公鏈之上。在Helix上,除了加密貨幣外,股票、大宗商品、外匯,各類RWA資產都可以在Helix上交易,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多資產統一交易體驗。
更進一步,Helix還借助Injective的RWA模組,支援多種創新型金融衍生品的上線。例如,近期我們已開放包括OpenAI、SpaceX在內的Pre-IPO及私募市場相關交易敞口。這在目前的鏈上交易平台中基本獨一無二,即便在部分中心化平台體系中,這類產品也屬稀缺。Helix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相比之下,其他的DEX或者交易平台可能仍聚焦於單一的垂直賽道。要想真正複製Helix這樣一套系統——既具備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撮合速度、深度和流動性,又實現全鏈上透明的多資產交易引擎——不僅在技術上需要依賴高效能區塊鏈作為底層架構,還需採用模組化設計以支援快速迭代和多樣資產的靈活上鏈。
這種將極致交易體驗與資產廣度深度融合的模式,配合接近CEX級別的體驗與端到端的透明度,共同構成了Helix難以被複製的長期優勢,也讓我們相信,Helix有能力引領下一代鏈上金融體系的演進。
主持人Moonlight:謝謝三位嘉賓的精彩討論。我從中看到一個清晰的共識:鏈上永續合約平台的競爭壁壘,早已不侷限於產品功能本身,還包括機制設計、流動性、市場結構,以及持續傾聽社群並迭代優化等多重因素構成的綜合優勢。
接下來我們想深入探討一個話題。目前各大項目是否已經開始支援RWA資產?眾所周知,RWA是這輪週期中非常火熱的賽道。您們如何看待RWA與在重塑DeFi生態版圖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Ken—Helix:
Helix目前已支援多種與RWA相關的交易市場,涵蓋股票、大宗商品、外匯以及其他非加密貨幣資產。在Helix上,股票與商品永續合約是將傳統金融市場原生遷移至鏈上的典型代表。在這些RWA市場中,Helix依然保持了較好的流動性和深度,這也使其成為當前鏈上少數的多資產交易平台之一。
從Helix的視角來看,RWA賽道具備非常可觀的長期發展空間。全球範圍內有大量用戶希望參交易傳統金融標的,但受限於監管或地域限制——例如之前提到的希望交易蘋果、特斯拉股票的投資者,或是對OpenAI、SpaceX 等Pre-IPO資產感興趣的用戶。他們都希望通過RWA市場參與其中。
還有一個案例是,Helix在幾個月前推出了首個追蹤 NVIDIA H100 顯卡租賃價格指數的衍生品市場。這充分體現了Helix “將一切資產上鏈”的理念。我們並不希望RWA僅侷限於股票,而是希望將其拓展至更多元化的金融衍生品形態。展望未來,我們希望Helix能夠成為去中心化的大宗商品或外匯交易首選平台。
Amber—Aster:
對於Aster的話,我們已經上線了代幣化股票,包括蘋果、特斯拉在內等多個主流標的,此外還上線了黃金(XAU)等標的。
我們始終在嘗試上架更多的傳統金融資產,因為對Aster而言,它不僅是一個PerpDEX,更是一個全鏈上的一站式交易平台。因此,資產多樣性至關重要,而RWA與正是核心基石。
從我個人角度看,鏈上股票與RWA資產顯著降低了用戶的交易門檻,一旦這些資產上鏈,可觸達性將大幅提升,資產本身及其所面向的市場都獲得了更廣闊的流動性。
此外,對於某些特定的RWA資產而言,它們本身具備真實的生息能力。這在DeFi中尤為重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真實收益”(real yield)。經歷過DeFi Summer的用戶可能還記得,當時大家瘋狂追逐高收益,但後來發現是以透支代幣價值為代價的。而像RWA這類有實際底層生息支撐的標的,上鏈後反而能為DeFi板塊注入真實的收益來源,並有望成為下一階段DeFi的增量資產。
從Aster的角度來說,我們一直在積極尋找並推進各類RWA資產的接入。同時,我們也非常注重資產上線的合規性與安全性,確保用戶交易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因此,我們持續探索多樣化的RWA與股票類資產上架,致力於在穩健中拓展鏈上金融的邊界。
主持人Moonlight:感謝分享,這確實非常棒!構建一站式交易平台無疑為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RWA資產,特別是各位老師提到的美股與黃金,正成為當前 Perp DEX 領域新的流量入口與差異化增長點。接下來我們想深入探討一個問題:
流動性是所有交易平台的生命線。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許多人認為這一輪牛市節奏難以把握。我們想請教各位老師,在吸引並長期留住深度流動性方面,各位有哪些具體的策略或機制可以與現場的聽眾朋友們分享?
Ken—Helix:
對任何交易平台而言,流動性都是絕對的核心。Helix的做法是將生態層面的流動性深度與平台自身的流動性機制相結合,構建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從而長期維持深度。
從基礎設施層面看,Injective內建了交易模組exchange module,而Helix在技術上與這一模組深度綁定。該模組自帶覆蓋全鏈的訂單簿撮合系統,這使Helix在流動性匹配方面具備天然的優勢。用戶在Helix Markets上進行交易時,通過與Injective的Exchange模組互動,可以讓所有基於INJ的DeFi項目共享流動性。
此外,Injective也在其他方面為流動性提供了激勵支持。例如,Helix直接為Injective提供一個“開放流動性計劃”,該計劃為多個交易平台引入了具備深度、帶有程式化週期性激勵的流動性。這套機制使Helix在不同市場環境下都能維持較高的成交量與緊密點差,即使在市場波動加劇時,也能為交易者提供穩定的交易體驗。
在生態流動性之上,Helix還推出了自有的做市機器人激勵機制,旨在獎勵那些在維護流動性、穩定性的做市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為平台提供了一層相對穩定的演算法流動性基礎,其行為模式近似於激勵了一批小型專業做市商,使他們長期綁定在Helix平台上,從而有助於維持整體的健康度。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用戶也可以無門檻參與該計劃。只需在Helix網站或應用中進入“Liquid Pool”的BOT頁面,持有相應資產,甚至單邊資產即可加入,實時賺取激勵。
最後,在未來的產品路線圖中,Helix將推出一項重要的流動性升級方案——我們稱之為“Mega Vault財庫”。該機制將整合現有各類流動性激勵,構建一個更加結構化、透明的獎勵體系,強調基於真實貢獻與效用的回報。
Amber—Aster:
關於流動性,有一個核心理念:它不能僅靠短期補貼來產生,而需要通過構建健康、正向的市場結構來自然吸引。
我舉一個例子:Aster目前採用訂單簿模式,依賴專業的做市商來提供流動性。但這本質上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用戶交易量,即便是專業做市商在提供流動性時也會有所顧慮。
因此,我們的核心策略分為幾個層面:
第一,通過早期激勵啟動“飛輪效應”。我們為早期做市商提供流動性激勵,幫助他們降低初始成本,從而為用戶構建一個基礎的流動性環境。當用戶因為良好的交易體驗被吸引進來,交易量上升,做市商自然會更願意提供更優的流動性深度,由此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第二,為專業團隊提供強大的交易基礎設施。我們持續優化原生的API介面和各項交易參數,確保與我們合作的做市商能夠更高效、更精準地進行報價和鋪單,從而為用戶提供更深的盤口和更穩定的交易環境。
第三,設計長期的生態綁定與激勵體系。我們希望專業的流動性提供者不僅僅是來交易,更能長期留在生態中。這就會與我們即將推出的獨立公鏈相關聯——我們將設計機制,讓專業的流動性提供方乃至所有的Token持有者都能更深地參與生態建設。這實際上完成了一個從“單純的流動性提供者”到“生態身份綁定者”的轉變。一旦實現了這種身份綁定,正如之前區塊先生提到的,用戶認可了平台的“DNA”,他們就會更長久地留在這裡。
最後,雖然我們目前的訂單簿流動性仍由專業做市商主導,但由於我們在探索新資產的上線,也在研發一套不完全依賴專業團隊的流動性解決方案。大家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推特,會盡快將這套新方案推向市場。
主持人Moonlight:整體來看,PerpDEX的流動性建設已經明顯從早期的短期獎勵模式,逐步演進為更加結構化、機制也更完善的系統設計了。接下來,我們想請老師們從產品層面進一步展開:能否再深入介紹一下,未來會推出哪些幫助交易者更方便操作的新功能?例如:
-
是否會推出交易機器人,尤其是結合AI技術的智能工具?
-
有沒有計劃開發跟單系統或投資組合分析功能?
-
在移動端體驗上會不會有重大升級?畢竟現在很多用戶是“手機族”,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並不方便。
能否請老師們分享一下,接下來會有哪些新功能即將推出?
Ken——Helix:
目前,Helix正在多個產品方向上同步推進開發,核心目標始終是為交易者提供更完整、更順暢的交易體驗。例如,我們的數據看板、交易機器人整合以及投資組合分析功能,現已成為Helix生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持續對這些現有模組進行迭代和優化。
當前,Helix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是全面提升移動端的體驗——這也是主持人剛才提到的。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用戶習慣於隨時隨地進行交易。因此,我們近期在移動端開發上投入了大量資源,包括優化頁面加載與互動速度、簡化介面層級,確保即使在手機上,多資產交易場景也能清晰呈現,讓用戶在小螢幕上也能快速完成開倉、加減倉及各類風控操作。
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用戶無需依賴PC端,即可在移動端完成所有的倉位管理、市場追蹤和訂單執行。未來,Helix還將引入AI技術,使平台能夠支援更高效的AI交易機器人及用戶自定義策略,為用戶帶來不遜於任何中心化交易平台的體驗。
總而言之,我們所遵循的首要原則始終一致:讓交易者在任何地點、任何設備上,都能享受到高效能、資訊密度高且足夠便捷的鏈上交易體驗。
Amber——Aster:
首先,我們的移動端應用已經上線,大家現在就可以下載使用。移動端一直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
其次,我們近期推出了AI Arena的campaign。目前已有不少開發者和團隊基於Aster構建各類交易工具,尤其在AI交易策略備受關注的當下。通過AI Arena,我們與生態夥伴合作,共同篩選並引入了一批優質的AI策略工具,用戶現在就可以在Aster平台上使用這些智能策略進行交易。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合作,持續為交易者引入更多生態中成熟、出色的產品。
第三,在產品層面,重中之重是我們的獨立公鏈。需要說明的是,這條公鏈並非一個完整的生態公鏈,而是專為訂單簿系統服務而設計的。我們的目標,是在保障鏈上數據充分透明、可查的前提下,實現媲美中心化交易平台的高效能交易體驗。對交易者而言,這意味著您可以在完全掌握自身數據的同時,享受不輸於CEX的效能與流暢度。這將是我們下一步推進的核心。
主持人Moonlight:目前每天仍有大量交易者以中心化交易平台為主戰場。而正如Amber老師特別強調的,如今PerpDex的流暢度已經足以媲美CEX。那麼,究竟有哪些理由,促使更廣泛的用戶轉向鏈上交易,或者至少將一部分資產配置到鏈上呢?
Ken——Helix:
我認為,對於那些已經習慣使用CEX進行高頻交易的交易者而言,轉向Helix或其他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平台,意味著可以在不犧牲交易體驗的前提下,獲得完全自託管和透明可查的安全保障。
所有下單、倉位更新及永續合約相關的清算行為,均要在鏈上公開完成。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它意味著交易過程中不存在“黑箱”式的撮合,也沒有看不見的內部對手盤,更無需承擔額外風險。過去在一些中心化交易平台或機構中存在的黑天鵝風險——例如提現被單方面凍結、平台因監管或合規問題,亦或營運故障導致服務中斷,即便是某些大型平台也曾出現類似情況——對於現貨交易或許尚可承受,但對合約交易而言,這類風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回顧近一年的市場,不難找到相關案例,無論是駭客攻擊、或是所謂的“拔網線”,此類案例屢見不鮮。即便部分平台事後提供賠付,其週期也十分漫長,且難以覆蓋全部損失。對於永續合約交易者,一次插針事故足以吞噬數月甚至數年積累的利潤。
對高頻或重度交易者來說,這些風險構成了實實在在的、隱形的對手方風險。鏈上交易的核心價值,正是通過消除單點信任和單點故障來解決這一問題:用戶的資產始終保存在自己控制的錢包中,交易與清算邏輯由智能合約明確定義且公開可驗證,平台無法隨意更改用戶倉位或限制資產提取。
此外,鏈上生態的空投及其他福利機制,也為交易者提供了在中心化平台難以獲得的額外收益。在Helix上,用戶既能享有透明與自託管的安全保障,也能分享Helix乃至整個Injective生態成長帶來的潛在回報。
我認為,這兩方面的結合——媲美CEX的交易體驗與鏈上獨有的安全和收益機會,正是當前鏈上交易最具吸引力的優勢所在,也是鼓勵大家逐步遷移至鏈上的核心理由與願景。
Amber——Aster:
剛才Ken已經覆蓋了許多核心要點,我想在此基礎上補充幾點:
首先,從Aster的角度,我們致力於提供與中心化交易平台幾乎無差異的體驗。這背後的邏輯很清晰:CEX的交易流程在用戶體驗上已高度優化,多數用戶也早已習慣。我們所做的,是在不犧牲這種流暢度的前提下,為用戶提供一個無需KYC、一站式的鏈上交易平台。我們希望用戶轉向鏈上時,不必以犧牲交易效率為代價。
其次,用戶為何應從中心化轉向去中心化?除了無KYC、資產自託管、自由充提,以及交易透明度這些基礎優勢之外,還有一個關鍵點在於,上新資產的速度與靈活性。對中心化交易平台而言,上新資產通常要經過較長的審核流程,流程相對繁瑣。而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則不同——正如我們所見,Uniswap、PancakeSwap等DEX之所以交易量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用戶開始使用,正是因為它們能夠更快地上新資產。
對Aster來說也是如此。我們持續探索如何加速新資產的上線流程,甚至在部分資產尚未登陸中心化平台時,就使用戶能在我們這裡進行交易。這也是越來越多用戶開始關注並使用鏈上永續合約平台的原因之一:你能夠更早接觸到新興資產,而越早參與,往往意味著越大的潛在機會。
主持人Moonlight:在我看來,未來的趨勢未必是“鏈上”或“中心化”二選一,而更可能是兩者並行。越來越多的用戶會逐步將資金敞口遷移至鏈上。以我自己為例,剛入圈時也主要使用中心化交易平台,但經歷這一輪週期,我開始嘗試去中心化平台,體驗非常出色,現在已是兩者並用。這或許正是PerpDEX實現用戶增長的一條可行路徑。
既然談到增長路徑,就不得不提如何吸引用戶。上一輪週期中,不少人通過參與空投實現了可觀收益,吸引了大量用戶關注,甚至催生了專業的工作室和“撸毛族”。但用戶也難免產生疲勞,尤其遇到被“反撸”的情況。
我很好奇,幾位老師如何在設計空投機制時,避免只吸引短期撸毛用戶,而是真正將獎勵和活動轉化為長期留存的高質量、高忠誠度用戶?
Ken——Helix:
這確實是區塊鏈項目中一個永恆的話題——如何確保空投與激勵的公平性。我想從兩個方面介紹Helix目前在激勵設計上的做法。
首先是依託於Injective區塊鏈的開放流動性激勵計劃。任何人只要在Helix上通過流動性池機器人提供流動性,即可獲得相應的交易激勵。根據所支援交易對的活躍度與市場深度,用戶可以在Helix的流動性獎勵看板中實時查看可獲得的激勵數額。
其次,Helix也建立了自己的積分體系,但與市場上常見“薅完即走”的模式有本質區別。我們採用多輪次、持續累積的“暗積累”機制,其發放具有幾個共同特徵:鼓勵用戶在Helix上進行真實交易、保持持續互動,並且即使在某些永續交易倉位被清算的情況下,只要用戶在行情波動中持續活躍,仍可獲得積分。
對Helix而言,真實的參與度遠比刻意堆砌的交易量更為重要。因此,我們並未刻意制定過於量化的刷分規則。一旦規則過於直白,就容易引發策略化套利,導致工業化的刷量與變現行為。表面上數據或許亮眼,實則對產品和生態的長期價值構成損害——用戶只是在“假裝使用產品”,並非真正留存。
在Helix,我們通過綜合評估用戶活動與真實交易行為來判斷積分計劃的有效性,更關注參與質量,而非簡單地堆砌TVL或交易數據。因此,Helix的積分體系是圍繞真實交易與真實行為設計的,目標是激勵、對齊並獎勵那些真正的交易者,而非短期套利者。
Amber——Aster:
關於激勵設計,Aster主要關注兩個核心層面:行為質量與身份綁定。
首先在行為質量方面,與許多交易平台單純依賴交易量挖礦的模式不同,我們並不只看重volume這一個指標。我們會綜合評估多個維度,例如用戶是否保持穩定的持倉、是否有連續的交易行為等。本質上,我們是從更立體的角度去觀察和認可每一位交易者在平台上的真實參與。行為質量本身,就是我們激勵體系的核心依據。
其次,我們強調身份綁定。我們希望構建的是一種價值閉環的激勵生態,而非一次性活動。Aster的目標不僅是藉助活動吸引用戶,更期望通過我們與社群之間的緊密互動與合作,將用戶轉化為長期、高質量的參與者。
這背後的邏輯很清晰:相信大家也注意到,自TGE以來,Aster的產品迭代速度非常快,我們持續在進行優化和更新。用戶或許最初會因為空投等活動了解到我們,但我們更希望他們在實際交易和提出反饋後,能感受到我們真正重視他們的聲音。通過積極響應用戶反饋並快速迭代產品,我們希望用戶能伴隨Aster一同成長。
事實上,一些早期的空投持有者在這兩三個月裡已經感受到了這一點。我也希望新加入的用戶,在參與社群和活動的過程中,能通過這種緊密的交流感受到:我們真心希望留住大家,並共同打造一個體驗不輸CEX、真正完整而成熟的鏈上交易平台。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撸毛黨折戟 Monad:「測試網撸毛賽道的邏輯崩塌了」
撸毛群體與工作室是加密行業的重要角色之一,隨著 Monad 等項目的空投規則發布,市場的哀號聲不絕於耳。此外,多個受訪的工作室均表示收益不及去年,也遠不及預期。

BitsLab 攜手 Questflow:為 x402 打造安全的多智能體支付基礎設施
BitsLab 與 Questflow 攜手打造多智能體經濟安全新範式

IOSG 周報|應用週期:亞洲開發者的黃金時代
加密貨幣的網絡效應如何成為估值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