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mp Gets Up Close and Personal with the Fed to Push for Rate Cut, Powell: Seen-zoned
Trump Inspects Fed Headquarters Renovation Site, Engages in Public Debate with Fed Chair Powell on Renovation Costs Issue, Trump Criticizes Budget Overrun, Powell Counters Trump by Pointing Out Trump's Inclusion of Completed Projects in Current Budget.
原文标题:《川普美联储现场「逼宫」,鲍威尔:已读不回!》
原文来源:比推 BitpushNews
当地时间 7 月 24 日,美联储总部迎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高规格巡视」。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视察位于华盛顿的马里纳·埃克尔斯大楼翻新工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陪同。但两人虽然同戴白色安全帽,交谈中的「火药味」却一点也不「工地安全」。
此次访问与以往几次总统访问美联储形成鲜明对比。
罗斯福总统 1937 年曾为美联储新总部大楼落成典礼剪彩,小布什总统 2006 年也曾出席伯南克就任主席的宣誓仪式。这些都是象征着合作与支持的场景,而特朗普此次的到访,则充满了公开的摩擦与挑战,表面是围绕装修成本的争论,背后藏着更深的政治动机。
特朗普与鲍威尔:旧账未清,新怨又起
自 2018 年起,特朗普就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不「配合」耿耿于怀。无论是当时的加息周期,还是后来的降息节奏,鲍威尔始终以「数据为依据」的技术立场,顶住白宫的施压。
2025 年,这场旧怨因为一个新的理由再次爆发——美联储总部翻修预算从最初的 19 亿美元涨至 25 亿,特朗普在现场甚至称其为 31 亿,并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是我项目的负责人,现在早就被炒了。」
鲍威尔则当场反驳:「你把 5 年前已经翻修完的马丁大楼也算进来了。」
当被问及他是否仍然认为该项目是可遭解雇的罪行时,特朗普表示:「听着,我很想看到它完工。我不想把它归入这一类。」
虽然他在镜头前淡化矛盾,「我不打算解雇鲍威尔」,但这一幕仍然加深了外界对总统干预央行独立性的担忧。
鲍威尔不退:数据决定利率,政治不该插手
鲍威尔的回应一如既往地克制,他没有正面「迎战」总统情绪,在特朗普多次提到「降息」时尴尬一笑。
此前美联储总部也基于透明原则,解释了预算变化的来源:
· 材料价格和建筑人工成本大幅上涨;
· 地下三层车库、结构加固、防爆窗等安全标准提升;
· 华盛顿建筑限高规定,迫使更多结构向地下开发;
· 特朗普政府 2018 年开始征收钢铁和铝关税,至今影响尚存。
为了自证「清白」,美联储还上线了装修导览视频、预算详情,并主动请求监察长介入。
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鲍威尔被问及特朗普频繁的人身攻击是否会让他难以履行职责时,他表示:「我非常专注于做好我的工作。我的意思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利用我们的工具来实现国会赋予我们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这是我们 100% 关注的重点。」
鲍威尔的立场依旧清晰:「利率是否下调,必须基于通胀与就业数据,而非政治情绪。」
「装修门」真是重点?其实真正敏感的或是爱泼斯坦案
就在这场「翻修风波」登上头条之际,美国另一条更值得深挖的新闻也在升温——杰弗里·爱泼斯坦案的最新进展。
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是一位华尔街金融家,也是一名因涉嫌性犯罪、未成年性交易和人口贩运而备受争议的人物。2019 年他在狱中「自杀」,但案件留下诸多谜团。他长期与多位美国政商界名流关系密切,包括比尔·克林顿、英国王室安德鲁王子,甚至特朗普本人。
2025 年 7 月,一系列爱泼斯坦的关联材料在美国法院被解封,其中部分文件涉及到爱泼斯坦在「未成年陪伴」「机密名单」中可能提到的一些公众人物,引发新一轮舆论热议。
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特朗普在此案中有刑事责任,但他的名字与爱泼斯坦的私人航班、海湖庄园社交记录有频繁交集,这为对手和媒体提供了持续发问的空间。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突然高调出现在美联储翻修现场,炮轰鲍威尔预算、重提降息话题——是否有意制造「替代新闻焦点」?
《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普遍认为,此次美联储事件的高调程度明显超过实际政策意义,而特朗普团队可能试图通过三个目的达成「话语主导权」:
· 转移爱泼斯坦案公众注意力;
· 制造「民粹式节俭」人设:我在为纳税人看钱袋子;
· 向美联储施压,推动在 9 月前降息,为选情铺路。
华尔街投资机构则对此保持谨慎态度。多数交易员仍押注美联储将根据通胀与失业数据决定政策节奏,不会因政治短期干预做出急变。
美联储独立性的压力测试
尽管特朗普暂时表态「不打算解雇鲍威尔」,但这场公开争议还是为市场敲响警钟。当前美联储处于一个微妙节点:一方面,通胀趋缓,但核心物价仍有压力;另一方面,中期选举在即,两党派对利率走势格外敏感;同时,鲍威尔将在 2026 年 5 月任期结束,是否连任也成为观察点。美联储主席虽不易被炒,但若频繁遭受政治干扰,也可能在「制度框架」之内被架空或边缘化。
虽然特朗普称「不打算解雇鲍威尔」,但外界普遍猜测,在 2026 年鲍威尔任期结束时,极有可能换上一位更「亲白宫」的人选。
那么谁可能是特朗普理想中的「联储掌门」?
1. 凯文·沃什(Kevin Warsh)前美联储理事,曾被特朗普考虑提名为主席;支持减税与更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场观点偏鹰但更强调「灵活性」。
2. 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曾是特朗普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是一位保守派经济学家,对政府政策和税收有深入研究。
3. 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他是现任美联储理事会成员,也是由特朗普任命的。他拥有深厚的宏观经济学背景,在货币政策领域经验丰富,是美联储内部的政策制定者之一。
这些人选有一个共性:更愿意配合白宫的宏观政策节奏,更倾向「目标导向」而非「数据中立」。
鲍威尔的任期眼下还剩不到一年。他是否能完整走完任期,取决于三点:
· 法律层面:总统无权随意罢免联储主席,必须「违法或严重渎职」;
· 市场层面:金融界仍普遍支持鲍威尔的中性货币政策立场;
· 政治层面:若共和党强硬派持续施压,舆论压力可能加剧其处境。
但目前来看,鲍威尔并无辞职意向,他的策略是「用制度抗干预」,坚持「利率看数据、翻修看规范」,不情绪化回应、不迎合媒体——这也是他被认为是美联储近年来最「定力型」主席的原因之一。
市场反应:暂时观望,但神经紧绷
截至目前,金融市场对特朗普这次突袭式视察反应平稳。一方面是因为美联储尚未实际做出政策改变,另一方面也因为多数分析师仍预期最快 9 月才会降息。
但这不代表市场无动于衷。越来越多交易员开始将「政治干预风险」纳入联储观察参数中,特别是在 2026 年鲍威尔任期结束、总统可能更换联储高管的背景下,未来的货币政策方向可能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如果我们把这次视察看作一场「剧集」的最新一幕,那么接下来的剧情或许是这样展开:
· 鲍威尔继续观望数据,不立即降息 → 特朗普及其盟友加强舆论攻击,继续在翻修成本/做伪证上做文章;
· 9 月若 CPI 下降,联储开始降息 → 特朗普将其归功于自己的「施压成功」,巩固经济执政形象;
· 2026 年鲍威尔任期届满 → 若特朗普连任,或任命更「配合」的新主席,彻底重塑美联储风格
· 爱泼斯坦案若再发酵 → 翻修话题或沦为一时烟雾弹,真正的政治焦点回归法律与道德领域。
结语
翻修美联储的,不只是工人,还有政治。想压低利率的,不只是市场,还有总统。
这场特朗普与鲍威尔的「装修风波」,或许只是这场大戏的中场休息。真正的高潮,还在等待数据、选票与时间共同揭晓。
那么看完这出政治宫斗戏,你站谁?
Disclaimer: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solely reflects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latform in any capacity. This article is not intende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making investment decisions.
You may also like
Claim of StarkWare’s Co-founder on Bitcoin’s Future Debunked

Ethereum Spot ETFs See $231 Million Inflows
BlackRock’s Ethereum ETF Achieves $10B AUM in Record Time
Cardano Holds Strong Support Amid Market Developments

Trending news
MoreCrypto prices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