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账户抽象越来越受重视?
当下公链面临的问题中,「抽象」比「扩容」更具现实意义。
撰文:Haotian
看了 @VitalikButerin 在 ETH HK 中的演讲,发现 Account Abstraction 账户抽象的地位已经很凸显了,甚至远超「扩容以及 L2」等话题。
why,核心原因在于,当下公链面临的问题中,「抽象」比「扩容」更具现实意义。
扩容要解决的是以太坊主网「区块容量」问题,Plasm、Validium、Rollup 等方案中,Rollup 突破重围,成为扩容的主要解决方案,但扩容到一定程度,Starknet 等 L2 宣称 TPS 都达到数万了,但用户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庞大。
大部分萌新用户入圈 crypto 都被创建钱包、存储私钥、购买转账,支付 Gas 费、签名等一系列区别于 web2 产品使用交互体验的 GAP 挡在了圈外。
账户抽象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我在此就不做科普了 @web3caff_zh 的这篇万字研报方方面方面介绍的很清楚了,展示了账户抽象钱包和模块化赛道一些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也有智能合约钱包的 workflow 硬核工作流程。
拜读学习完之后我越发觉得,现实语境下落实账户抽象可能比预期要慢,会有个阶段性过程:
1) Layer2 等原生支持账户抽象的链,本身就是一种 rollup 式的抽象方式,用户的参与门槛被降低了,但大家都看到了,现在 Layer2 的叙事不足以吸引大量的增量用户进场;是否侧面印证了「门槛」并非当下行业的主要障碍?
2)UniswapX 以及 hooks 等协议层的创新也是一种「抽象」,无非是这种 Permit2+Reactor+Filter 得组合新范式,看似能解决降低费用以及抗 MEV 等问题,但操作门槛还是过高了。现阶段看,无非是本就熟悉 DeFi 的存量用户更多选择,也很难成为大规模增量用户入场的拐点;
3)intent centric 等以意图为中心的叙事,可以认为是更高阶的账户抽象,在用户参与区块链交互的前后端等全过程都纳入了抽象概念,尤其是 AI,让叙事感进一步飞升了。不过 intent 意图为中心描绘的再美好,账户抽象也会是第一步。
问题来了,究竟是账户抽象能带来增量用户入场,还是增量用户会刺激账户抽象落地?现阶段看,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问题。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你也可能喜欢
GAIB 启动 AID Alpha 丰收季,打开 AI 支撑链上真实收益的新入口
过去一年,AI 成为全球技术叙事的核心,但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算力端的融资效率仍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加密行业也在寻找能够链接真实世界收益的资产与产品。GAIB 推出的 AID正好两全其美。

加入 BGB 持币者社区上币庆典活动,总奖池:$1,000 RDAC!
Matrixport :Vitalik 提出的简化愿景与技术升级是 ETH 近期实现超 60% 涨幅的关键因素
突发新闻:美中贸易协议宣布——这对加密货币价格意味着什么
美国刚刚在日内瓦谈判后宣布与中国达成了一项重大贸易协议。虽然细节仍不明确,但市场已经开始作出反应。这对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可能意味着什么?
加密货币价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