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ri 專文解析:Mira 協議如何透過去中心化共識機制,讓 AI 更誠實?

在生成式 AI 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仍難以解決一個根本問題:AI 有時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這種現象在業界被稱為「幻覺」(hallucination)。而 Mira,一個專為 AI 輸出驗證而設計的去中心化協議,正試圖透過多模型共識機制與加密審計,為 AI 增加「事實可信度」。以下,我們來看 Mira 是如何運作的、為什麼它比傳統做法更有效,以及它目前在真實應用中的成果。本報導內容根據 Messari 發布的研究報告整理撰寫,完整原文可參見:Understanding AI Verification: A Use Case for Mira
去中心化的事實驗證協議:Mira 的基本運作原理
Mira 並不是一個 AI 模型,而是一個嵌入式的驗證層。當一個 AI 模型產出回應後(例如 chatbot 回答、摘要、自動化報告等),Mira 會將輸出拆解成一連串獨立的事實主張。這些主張會被送往其分散式驗證網路,每個節點(即驗證者)各自運行不同架構的 AI 模型,來評估這些主張是否為真。
每個節點都會針對主張給出「正確」、「錯誤」或「不確定」的判斷,最後系統依據多數共識來做出總體決策。若大多數模型認可某個主張為真,該主張就會被核准;否則就會被標註、駁回,或提示警告。
這個過程完全透明、可審計。每一筆驗證都會產生一個加密證書,標明驗證過程中參與的模型、投票結果、時間戳記等,供第三方查驗。
為什麼 AI 需要像 Mira 這樣的驗證系統?
生成式 AI 模型(如 GPT、Claude)並不是決定論式的工具,它們是依照機率預測下一個字元,並不具備內建的「事實感知」。這樣的設計讓它們可以寫詩、講笑話,但也意味著:它們可能一本正經地製造虛假資訊。
Mira 提出的驗證機制,正是要解決 AI 目前的四大核心問題:
-
幻覺泛濫:AI 編造政策、虛構歷史事件、亂引文獻的案例層出不窮。
-
黑箱運作:使用者不知道 AI 的答案從何而來,無法追溯。
-
非一致性輸出:同樣的問題,AI 可能給出不同答案。
-
中心化控制:目前大多數 AI 模型由少數幾家公司壟斷,用戶無法查證其邏輯或爭取第二意見。
傳統驗證方法的侷限
目前的替代方案,例如人類審查(Human-in-the-loop)、規則式過濾器、模型自我校驗等,都各有不足:
-
人工審查難以規模化,速度慢且成本高。
-
規則式過濾侷限於預定場景,對創造性錯誤無能為力。
-
模型自審效果差,AI 經常對錯誤答案過度自信。
-
集中式 Ensemble 雖然能交叉檢查,但缺乏模型多樣性,容易形成「集體盲點」。
Mira 的創新機制:結合共識機制與 AI 分工
Mira 的關鍵創新是將區塊鏈共識概念引入 AI 驗證。每一筆 AI 輸出,在經過 Mira 後,會變成多個獨立的事實陳述,由各式 AI 模型進行「投票」。只有在超過一定比例模型達成一致時,該內容才會被視為可信。
Mira 核心設計優勢包括:
-
模型多樣性:來自不同架構與數據背景的模型,降低集體偏誤。
-
錯誤容忍:即使部分節點出錯,也不會影響整體結果。
-
全鏈透明:驗證紀錄上鏈,可供審計。
-
可擴展性強:每日可驗證超過 30 億 tokens(約等於數百萬段文字)。
-
無需人為干預:自動化進行,不需人工驗證。
去中心化基礎建設:節點與計算資源由誰提供?
Mira 的驗證節點由全球去中心化計算貢獻者提供。這些貢獻者被稱為 Node Delegators (節點委任者),他們不直接操作節點,而是將 GPU 運算資源出租給經過認證的節點營運者。這種「計算即服務」模式大幅擴展了 Mira 的可處理規模。
主要合作節點供應商包括:
-
Io.Net:提供 DePIN 架構 GPU 計算網。
-
Aethir:專注於 AI 與遊戲的分散式雲端 GPU。
-
Hyperbolic、Exabits、Spheron:多家區塊鏈計算平台,也為 Mira 節點提供基礎設施。
節點參與者需通過一項 KYC 視訊驗證程序,以確保網路唯一性與安全性。
Mira 驗證讓 AI 正確率提升至 96%
根據 Messari 報告中的 Mira 團隊數據,透過其驗證層過濾後,大型語言模型的事實正確率從 70% 提升至 96%。在教育、金融、客服等實際場景中,幻覺內容的出現頻率下降了 90%。重要的是,這些改進完全不需重新訓練 AI 模型,僅透過「過濾」就能達成。
目前 Mira 已整合至多個應用平台中,包括:
-
教育工具
-
金融分析產品
-
AI chatbot
-
第三方 Verified Generate API 服務
整個 Mira 生態系涵蓋超過 450 萬名用戶,每日活躍使用者達 50 萬人以上。雖多數人未直接接觸 Mira,但他們的 AI 回應,早已悄悄經過其背後的驗證機制。
Mira 打造 AI 的可信任基礎層
在 AI 產業日益追求規模與效率的同時,Mira 提供了一個新方向:不靠單一 AI 決定答案,而是靠一群獨立模型來「投票定真」。這樣的架構不僅讓輸出結果更可信,也建立起一種「可驗證的信任機制」,並且具備高度可擴展性。
隨著用戶規模擴大與第三方審核漸趨普及,Mira 有潛力成為 AI 生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對於任何希望其 AI 能在真實世界應用中站得住腳的開發者與企業,Mira 所代表的「分散式驗證層」或許正是關鍵拼圖之一。
這篇文章 Messari 專文解析:Mira 協議如何透過去中心化共識機制,讓 AI 更誠實?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隨著穩定幣巨頭退出歐洲市場,兩家由Tether支持的初創公司推出符合MiCA的倡議
簡要概述 兩家由Tether支持的公司StablR和Oobit在歐洲推出了一項符合MiCA的穩定幣計劃,因為交易所開始下架USDT。支付應用Oobit將整合StablR的歐元和美元掛鉤穩定幣。曾經主導歐洲穩定幣市場的Tether,由於無法符合加密資產市場法規的合規問題,被迫減少其市場存在。

巴基斯坦正在建立「政府主導」的比特幣戰略儲備,巴基斯坦加密委員會首席執行官比拉爾·賓·薩基布表示
簡報 巴基斯坦加密委員會首席執行官比拉爾·賓·薩基卜週三表示,巴基斯坦正在建立一個“政府主導”的比特幣戰略儲備。薩基卜本週早些時候被任命為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的區塊鏈和加密特別助理。

艾瑞克·特朗普表示,邁克爾·塞勒激發了他們的加密貨幣抱負,總統的兒子們預測比特幣可以「突破」17萬美元
簡報 小唐納·川普和埃里克·川普在週三的比特幣2025會議上接受採訪時表示,比特幣可能在明年年底達到新的高峰,達到17萬美元。比特幣在上週四(5月22日)創下歷史新高,收盤價為111,390美元,當日盤中一度達到112,000美元。

俄羅斯央行允許金融公司向合格投資者提供加密衍生品
簡要概述 俄羅斯央行週三宣布,當地金融機構現在被允許提供加密貨幣衍生品。俄羅斯最大的銀行,Sberbank,宣布推出一款與加密貨幣掛鉤收益的新產品。

加密貨幣價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