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狂潮下的債務槓桿——下一場金融風暴導火索?
一旦 AI 前景動搖,金融體系或將面臨「2008 危機式」衝擊。
一旦 AI 前景動搖,金融體系或將面臨「2008 危機式」衝擊。
撰文:張雅琦
來源:Wallstreetcn
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的龐大資本需求,正透過一個日益龐大的債務市場與全球金融體系深度綁定。
19 日,StockMarket.News 在 X 上發帖認為,推動這一趨勢的核心,是科技巨頭們急劇膨脹的資本支出。以 Amazon 為例,其資本支出同比激增 75%,規模已接近公司營運現金流的水準。面對如此巨大的資金缺口,傳統的股權融資已難以為繼,企業不得不轉向債券市場和私募信貸尋求支持。
市場的反應極為熱烈。Amazon 近期一筆 150 億美元的債券發行,吸引了高達 800 億美元的認購需求,顯示出機構投資者在當前高估值、低利率和激烈競爭環境下對收益率的極度「渴望」。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和保險公司正成為這股融資潮的支柱,它們將大量資金配置於 AI 相關的債務工具,從而將數百萬普通投資者的儲蓄與科技行業的未來緊密相連。
這一模式正引發市場關於風險傳導的擔憂。分析認為,這種將高槓桿、集中化的行業押注廣泛分散至整個金融體系的做法,與 2008 年金融危機前的抵押貸款市場存在相似之處。一旦作為基礎資產的「AI 基礎設施」投資邏輯出現裂痕,其後果將遠不止衝擊矽谷。
資本渴求催生債務依賴
AI 競賽的本質是一場資本消耗戰。為了建構算力基礎設施,科技公司正投入前所未有的巨額資金。據 Wallstreetcn 先前文章,BofA 表示,美國五大雲端運算巨頭(Amazon、Google、Meta、Microsoft、Oracle)今年迄今的總發行量達到驚人的 1210 億美元,是過去五年平均 280 億美元的四倍有餘。這場債券供應洪流對市場造成顯著衝擊,雲巨頭債券利差大幅擴大,其中 Oracle 利差擴大 48 個基點,Meta 和 Google 分別擴大 15 和 10 個基點,明顯跑輸整體投資級債券指數。
同時,BofA 認為,2026 年預計供應量維持在 1000 億美元左右,不會進一步加速。
據市場分析預測,僅在 2025 年至 2028 年間,AI 基礎設施項目預計就需要約 8000 億美元的私募信貸資金,這相當於同期該領域全部基礎設施投資預期的三分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負債成為必然選擇。當企業的資本支出規模追平甚至超過自身造血能力(即營運現金流)時,外部債務融資便從一個選項變為必需品。Amazon 並非孤例,Meta 和 Oracle 等科技巨頭也在建構類似的融資安排,它們常常透過表外工具和資產證券化產品,將債務打包、分層後出售給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
強勁的融資需求恰好迎合了機構投資者的「收益率困境」。在全球股市估值偏高、傳統固收產品回報有限的背景下,與 AI 這一高成長性行業掛鉤的債務產品,提供了頗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Amazon 債券的超額認購便是縮影。巨大的需求推動這類交易被迅速推向市場,其定價往往在一夜之間被進一步壓低,這甚至讓債券管理人在相關基礎設施建成之前,就能獲得即時的帳面利潤。這種對收益的追逐,驅使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長期資本的管理者,將 AI 相關債務作為其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科技巨頭到退休金:風險如何傳導?
這種融資結構的核心風險在於其廣泛的傳導性。與僅限於少數專業投資者的股權融資不同,這些債務透過養老金、共同基金和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被廣泛地分配到了金融體系的各個角落。
這意味著,一旦 AI 領域出現增長不及預期、技術路線被證偽或項目違約等負面事件,導致相關債務資產被迅速重新定價,其影響將迅速擴散。被迫的拋售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跨行業的資產價格下跌,形成典型的「傳染」效應。這種機制下,最初源於某一科技公司的風險,最終可能演變為衝擊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
市場觀察人士警告,當前的情景與 2008 年金融危機前的抵押貸款市場有著令人不安的相似性。當時,金融機構普遍追逐由次級抵押貸款打包而成的金融產品所帶來的高收益,並默認其基礎資產的穩定性。然而,高度的槓桿和對房地產市場的單一集中押注,最終釀成了災難。
如今,市場似乎再次陷入了類似的邏輯:所有人都在追逐收益,並假設 AI 的增長前景穩定可靠。但其底層結構同樣因高槓桿和對單一賽道的集中投資而天生具有風險。假如「AI 基礎設施」的投資論述出現裂痕,其衝擊波將不僅限於科技公司或銀行,更將直接觸及每一個與機構投資組合相關的散戶投資者和退休人員。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取消比特幣法定貨幣後,薩爾瓦多如何繼續推進主權戰略

誰才是真正在比特幣9萬美元暴跌時買入,以及誰在底部憤怒拋售
比特幣持續高於90,000美元,散戶拋售加劇,年底風險推動下行對沖
根據BRN Research,bitcoin在低於90,000美元區間守住支撐,零售賣盤加速的同時,whale買家正在累積。Derive.xyz數據顯示避險活動增加,期權市場目前給予bitcoin年底收於90,000美元以下的機率為50%。根據21Shares最新的周期更新,市場結構已明顯進入短期重置,但尚未出現完整的周期崩潰。

Tim Scott表示加密貨幣法案將於「下個月」推出,並在Fox Business討論政策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