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萬
73.97萬
2024-04-30 09:00:00 ~ 2024-10-01 03:30:00
2024-10-01 09:00:00
總供應量17.55億
簡介
EigenLayer 是一個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協議,加入了再質押功能,讓質押 ETH 的用戶可以加入 EigenLayer 智能合約,並且再質押其 ETH,然後將加密經濟安全性擴展到網路上的其他應用程式上。 EigenLayer 作為一個平台,一方面為 LSD 資產持有者處募集資產,另一方面以募集的 LSD 資產當作抵押品,提供擁有主動驗證服務(Active verification service, AVS)需求的中介軟體、側鏈和 Rollups。便利、低成本的 AVS 服務本身提供 LSD 提供者和 AVS 需求者之間的需求匹配服務,而專門的質押服務提供者則負責特定的質押擔保服務。 EIGEN 總供應量:16.7 億枚代幣
PANews 10月16日訊,據Fortune報導,a16z(Andreessen Horowitz)加密部門向Solana生態協議Jito投資5000萬美元,獲得Jito代幣配售。Jito Foundation執行董事Brian Smith表示,此交易為單一投資者對Jito的最大承諾,並強調條款包含「長期對齊」,代幣短期內不可出售且存在一定折價。a16z今年亦通過代幣交易投資LayerZero(5500萬美元)與EigenLayer(7000萬美元)。Jito為Solana的流動性質押(liquid staking)與交易優先級工具。
原作者:Cryptor,鏈上分析師 原譯者:DeepTech TechFlow 10月10日,受關稅消息影響,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劇烈下跌,$EIGEN當日最大跌幅達53%,從$1.82跌至$0.86。乍看之下,這似乎又是一場市場閃崩的受害者,但實際情況遠比表面複雜。 過去30天內,68%的頂尖$EIGEN盈利交易者已經退出市場。他們並非因10月10日的關稅閃崩而恐慌拋售,而是提前佈局,以應對即將到來的24個月供應衝擊——首輪解鎖已於10月1日發生。 我特意查閱了鏈上數據,因為我的時間線上充斥著過於樂觀的標題,這與價格走勢並不相符。 事實上,EigenCloud的發展勢頭強勁:已與Google達成合作,總鎖倉價值(TVL)從8月的120億美元增至175億美元,Coinbase AgentKit集成已上線,EigenDA V2及跨鏈擴展也在積極推進中。 然而,問題在於自11月1日起,未來兩年每月將有約4700萬美元價值的$EIGEN代幣解鎖,湧入市場。換句話說,這相當於每30天就有當前市值的13%進入流通。 頂尖盈利交易者早已預見此情況並提前離場。回顧過去30天,可以看到聰明資金在閃崩後買入了一些低價籌碼,但主要由一位巨鯨推動,根據@nansen_ai數據,該巨鯨目前保持沉默。與此同時,上週約有1220萬美元流入交易所。 10月10日的市場閃崩只是噪音和干擾。真正的信號在於時機:誰在10月1日前退出,誰在閃崩時買入,誰現在保持沉默。 退出模式:2025年9月至2025年10月 最值得注意的是,過去30天內,前25名$EIGEN最高盈利交易者中,有68%已經完全清倉。他們不是部分獲利,而是徹底退出。 表現最佳的交易者"crashman.eth"實現了272%的投資回報率(ROI),目前已不再持有任何代幣。第二名交易者在獲得97%回報後退出,第三名則在91%回報後離場。這一模式貫穿整個排行榜。 在前25名交易者中,僅有8人仍持有$EIGEN,平均“持倉比例”僅為30%。即便是這些剩餘持有者,也已將高峰持倉減少了70%。 這一數據比投資回報率更具意義。高回報配合低持倉比例,說明早期信心已逐漸轉為謹慎。這些退出始於9月中旬,早於10月10日市場閃崩數週,當時價格仍高於$2。 這些交易者顯然看到了解鎖計劃並提前退出。 代幣流向 時間線與10月1日的首次解鎖事件相吻合,$EIGEN經過數月限制後開始可交易。在首批3682萬枚$EIGEN解鎖前兩天,價格已經暴跌26%。 頂尖交易者在此事件前已行動,將代幣賣至交易所。表面上看似市場在吸籌,實則是系統性分發。至少從鏈上數據來看,我認為這是合理解讀。 過去7天資金流向數據顯示,約有1232萬美元價值的$EIGEN流入交易所,其中344萬美元來自這些頂尖盈利交易者。 矛盾點:聰明資金巨鯨逢低買入 上月聰明資金持倉增加了68%,從140萬枚增至236萬枚。然而,轉折點在於,新增持倉中有一半以上來自一個錢包,該錢包目前持有123萬枚$EIGEN。 這位巨鯨在9月持續買入,於10月1日解鎖低點附近賣出,隨後又在更高價位回補並於10月10日閃崩後再次加倉。 雖然這種錯落有致的買入模式略顯奇特,但更關鍵的是,這並非廣泛聰明資金的共識。其他聰明資金的總持倉分散在多個錢包,合計約120萬枚$EIGEN,這對我來說說服力不足。聰明資金僅持有總供應量的0.13%。 此外,過去24小時內,聰明資金基本無動作,沒有明顯資金流入。即便是巨鯨也保持沉默。 與此同時,隨著更多頂尖盈利錢包獲利了結並將代幣轉入交易所,$EIGEN價格持續下跌。這一趨勢可見於上方截圖右側欄位。 對於這種沉默有兩種解讀: · 多頭觀點:信心。選擇持有,熬過波動,等待基本面兌現。 · 空頭觀點:不確定性。即使價格更低,也沒有足夠信心繼續加倉。 11月1日將揭曉結果。 每月4700萬美元的難題 因為到了11月1日,下一輪挑戰即將到來:更多解鎖。 解鎖計劃是公開信息,這並不是秘密。但似乎很少有人真正關注其實際影響,或將其置於有意義的理解框架中。 2024年10月1日的解鎖解除轉賬限制,並啟動一年鎖倉懸崖期。 2025年10月1日,首批3682萬枚$EIGEN解鎖。自2025年11月1日起,未來約23個月,每月將有3682萬枚代幣解鎖,直至2027年9月。 以當前價格計算,每30天將有約4700萬美元價值的代幣進入流通。以當前市值(撰文時為4.9億美元)計算,這些每月解鎖的代幣相當於約10%的稀釋率。這是極大的壓力。 目前僅有23%的代幣在流通,完全稀釋估值(FDV)與市值比為4.5倍,意味著77%的代幣仍被鎖定。 前十大持倉地址掌控了50%的代幣供應,這些大多數存於協議錢包、交易所儲備和VC分配,全部遵循同一解鎖計劃。 這意味著未來兩年將持續面臨賣壓,而非一次性事件。 9月退出者並非因特定價格走勢,而是為了提前避開已知的供應衝擊日期。 協議與代幣:為何可以各自獨立 諷刺的是,作為協議,EigenCloud實際表現不俗。 總鎖倉價值(TVL)達到175億美元(8月約為120億美元)。與Google Cloud合作進行AI支付驗證。Coinbase AgentKit集成為可驗證區塊鏈代理提供支持。4月上線懲罰機制。7月推出EigenDA V2。跨鏈擴展也在積極推進中。 開發是真實的,採用率在增長,基礎設施邏輯正在落地。 但強勁的基本面無法抹去糟糕的代幣經濟學。這是兩個獨立問題。雖然代幣屬於項目一部分,但不代表它們會同步發展。 $EIGEN的成長敘事如今正與尚未完全開始的多年度重磅解鎖計劃正面衝突。這也是我總是將產品分析與代幣分析分開的原因,因為它們很少同步,尤其是在歸屬期內。 代幣要成功,協議必須能產生足夠的真實需求,以吸收每月4700萬美元的新供應。 即便是像EigenCloud這樣具有真實吸引力和規模的項目,這也是極高的門檻。 11月1日:真正的壓力測試 我不確定這場對決中誰會勝出:協議增長還是供應壓力。 但我知道,數據正在告訴我們一些事實。我的時間線上再次充斥著(稀少的)$EIGEN利好消息。這種情形我們是否感到熟悉?關注我的人應該知道我指的是哪些案例。 對於$EIGEN,獲利交易者在首次解鎖前數週已經退出,最成功者在價格仍高於$2時離場。一位精明的資金巨鯨在下跌時大舉買入,但隨後完全沉默。交易所流入量在下一輪解鎖窗口前持續上升。 10月10日因關稅引發的市場閃崩吸引了所有人注意,但真正的故事圍繞著24個月解鎖計劃的錢包分佈展開,該計劃將於11月1日正式加速。 從模式識別中得到的洞見: 當頂尖表現者的“仍持有比例”跌破30%,當交易所流入量相對市值激增,當重大週期性解鎖臨近時,這通常不是你的進場信號。 11月1日將是這一供應週期的下一次月度考驗。我們將看到巨鯨信心是否兌現,還是早期賣家判斷正確。 關注這些指標: · 聰明資金的持倉變化,以及是否有更多錢包增加持倉。 · 其他群體(如前100大持有人、頂尖盈利賬戶、巨鯨和基金)是否在累積。 · 交易所流速(每週1200萬美元流入速度會否加快?)。 · 活躍錢包數量(有新參與者進場,還是僅有現有持有人輪動?)。 這一框架適用於任何有解鎖計劃的代幣。這裡的方法論比單一交易更為關鍵。 鏈上數據為你提供了與機構和基金相同的信息。不同之處在於你是否能在市場之前找到關鍵點。 如果你能?那麼你已經超越了99%的加密Twitter用戶。
以太幣儲備公司 ETHZilla Corporation 於昨晚宣布,將進行 1 比 10 的反向股票分割,以減少流通在外的股份數量。該分割預計於 10 月 20 日 生效。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ETHZilla 啟動反向股票分割 公司背景與操作策略 ETHZilla 啟動反向股票分割 0/ We’ve heard your feedback. ETHZilla will be sharing updates more consistently moving forward — from treasury performance to capital markets actions like today’s (see below). Transparency and discipline are core to how we operate. — ETHZilla (@ETHZilla_ETHZ) October 15, 2025 該公司表示,此舉旨在將股價推升至 10 美元以上,以吸引「對股價有最低門檻限制」的大型共同基金與機構投資者。儘管如此,ETHZ 股價當日收盤仍下跌約 4.69%。 ETHZilla 在公告中表示: 「作為公司積極擴大機構投資人參與度的重要步驟之一,本次反向股票分割旨在讓這些投資者與大型金融機構能更容易獲取與股價超過 10 美元相關的抵押與保證金資源。」 公司並指出,此次分割與交易所的掛牌要求無關,而是出於策略性資本運營考量。該決議早在 7 月 24 日特別股東會中獲得通過。 公司背景與操作策略 ETHZilla 前身為 180 Life Sciences Corp。該公司於 7 月份開始實施以太幣儲備策略,並於 8 月獲得矽谷知名投資人 Peter Thiel 旗下 Founders Fund 投資後正式更名為 ETHZilla, ETHZilla 曾多次採取措施以提升股價,包括一項 2.5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該公司目前持有超過 10 萬顆 ETH,並已將部分資產部署至 DeFi 生態,例如流動再質押協議 EtherFi 與 Puffer。 此外,ETHZilla 的 PIPE 私募融資還吸引了超過 60 家機構與加密投資者 參與,其中包括 Borderless Capital、GSR、Polychain Capital,以及多位知名天使投資人,如 EigenLayer 創辦人 Sreeram Kannan、Gauntlet 創辦人 Tarun Chitra,和 Superstate 創辦人 Robert Leshner。
原文編譯:Cryptor,鏈上分析師 原文編譯:深潮 TechFlow 10 月 10 日,整個加密市場因關稅訊息暴跌,$EIGEN 當日內跌幅高達 53%,從 $1.82 跌至 $0.82。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另一個市場閃崩的受害者,但事實遠不止如此。 在過去的 30 天內,68% 的 $EIGEN 最賺錢的交易者已經退出市場。他們並不是因為 10 月 10 日的關稅暴跌而恐慌性拋售,而是提前佈局,規避即將到來的 24 個月供應衝擊——這一衝擊的首次解鎖發生在 10 月 1 日。 我特意查看了鏈上數據,因為我的時間線上充斥著過於樂觀的頭條,而這些敘述與價格走勢並不一致。 實際上,EigenCloud 的發展勢頭強勁:與Google達成合作,鎖倉總價值(TVL)從 8 月的 120 億美元增長至 175 億美元,Coinbase AgentKit 整合上線,同時 EigenDA V2 和多鏈擴展也在積極開發中。 但問題在於,從 11 月 1 日開始,未來兩年內,每月將有價值約 4700 萬美元的 $EIGEN 代幣解鎖流入市場。換句話說,這相當於每 30 天就有當前市值的 13% 進入流通。 最賺錢的交易者早已洞察這一點,並提早撤離市場。回顧過去 30 天的數據可以看到,聰明資金在閃崩後買入了一部分低位籌碼,但主要是由一位鯨魚投資者推動的,而根據 @nansen_ai 的數據,這位鯨魚目前已經保持沉默。同時,上周有約 1,220 萬美元的資金流入交易所。 10 月 10 日的市場暴跌只是噪音和乾擾。真正的信號在於時機:誰在 10 月 1 日之前退出,誰在閃崩期間買入,以及誰現在保持沉默。 退出模式:2025 年 9 月至 10 月 首先引人注目的是:過去 30 天內,$EIGEN 最賺錢的前 25 名交易者中,有 68% 已經完全清倉。他們不是部分獲利了結,而是徹底退出。 表現最佳的交易者「crashman.eth」實現了 272% 的投資報酬率(ROI),現已不再持有任何代幣。第二名獲得 97% 的回報後退出,第三名獲得 91% 後也離場。這樣的模式在排行榜上不斷重複。 僅有 25 名頂級交易者中的 8 人仍持有 $EIGEN,他們的平均「持倉比例」僅為 30%。即使是這些仍在持有的交易者,也削減了其高峰部位的 70%。 這項數據比投資報酬率更具意義。高回報卻伴隨低持股比例,顯示早期的信心逐漸轉為謹慎。這些退出從 9 月中旬就開始了,比 10 月 10 日市場閃崩早了數週,當時價格仍高於 $2。 這些交易者顯然看到了解鎖計劃,並提前撤離。 代幣的流向 時間線與 10 月 1 日的首次解鎖事件相吻合,當時 $EIGEN 在數月限制後開始可以交易。在首批 3,682 萬枚 $EIGEN 解鎖前兩天,價格就已暴跌 26%。 頂級交易者在此事件之前採取了行動,將代幣賣入交易所。表面上看似乎是市場在累積籌碼,但實際上,這是系統性的分發。至少從鏈上數據來看,我認為這是合理的解讀。 過去 7 天的資金流動數據顯示,又有價值約 1232 萬美元的 $EIGEN 流入交易所,其中包括來自這些頂級盈利交易者的 344 萬美元。 矛盾點:一位聰明錢鯨魚買進抄底 聰明錢的持倉量上個月增加了 68%,從 140 萬枚增加到 236 萬枚。然而,轉折點在於:超過一半的增量來自一個單一的錢包,目前持有 123 萬枚 $EIGEN。 這位鯨魚在 9 月持續買入,在 10 月 1 日解鎖的低點附近賣出,隨後在更高價位重新買入,並在 10 月 10 日市場閃崩後再次加倉。 雖然這種分批買入的模式有些奇怪,但更重要的是,這並非廣泛的聰明錢共識。其餘聰明錢的總持倉量分佈在數十個錢包中,總計約 120 萬枚 $EIGEN,這對我來說並不具有說服力。聰明資金持有的總供應量僅佔 0.13%。 此外,在過去的 24 小時內,聰明錢(Smart Money)沒有任何活動,也沒有其他顯著的資金流入。甚至那位鯨魚也保持沉默。 同時,隨著更多頂級獲利帳戶(Top PnL wallets)獲利了結並將代幣轉移至交易所,$EIGEN 的價格持續下跌。從上方截圖右側的列中可以看到這一趨勢。 對於這種沉默,有兩種解讀方式: · 看漲觀點:信心。 選擇持有,穿越波動,等待基本面趕上。 · 看跌觀點:不確定性。 即使價格更低,也沒有足夠信心繼續加倉。 11 月 1 日,我們將見分曉。 每月 4700 萬美元的難題 因為在 11 月 1 日,下一個挑戰即將到來:更多解鎖。 解鎖計劃是公開訊息,這並不是秘密。但似乎很少人真正關注其實際意義,或將其置於一個有意義的背景中加以理解。 2024 年 10 月 1 日的解鎖取消了轉帳限制,並開啟了一年的鎖倉懸崖期(cliff)。 2025 年 10 月 1 日,首批 3,682 萬枚 $EIGEN 解鎖。而從 2025 年 11 月 1 日開始,每月將解鎖 3,682 萬枚,持續約 23 個月,直至 2027 年 9 月。 以當前價格計算,每 30 天就有價值 4,700 萬美元的代幣進入流通市場。以目前的市值(撰寫時為 4.9 億美元)計算,這些每月解鎖的代幣相當於約 10% 的稀釋率。這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目前僅有 23% 的代幣在流通中,完全稀釋估值(FDV)與市值的比率為 4.5 倍,這意味著 77% 的代幣仍被鎖定。 前十大持幣地址控制了 50% 的代幣供應。其中大部分都存放在協議錢包、交易所儲備和風投分配中,這些都受到相同的解鎖時間表限制。 這意味著接下來的兩年將持續面臨拋售壓力,而不是一次性事件。 那些在 9 月退出的人,並不是因為某種價格走勢,而是提前應對已知日期的供應衝擊。 協議與代幣:為何兩者都可能成立 諷刺的是,作為協議的 EigenCloud 實際上表現良好。 鎖倉總價值(TVL)達到 175 億美元(8 月時約 120 億美元)。與Google雲端(Google Cloud)合作進行 AI 支付驗證。 Coinbase AgentKit 整合支援可驗證的區塊鏈代理。削減機制(Slashing)已於 4 月上線。 EigenDA V2 在 7 月推出。多鏈擴展也在積極進行中。 開發是真實的,採用率正在成長,基礎設施的邏輯正在實現。 但強烈的基本面並不能消除糟糕的代幣經濟學。這是兩個獨立的問題。儘管代幣屬於某個項目,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者會同步發展。 $EIGEN 的成長故事正與一個沉重的、多年的解鎖週期正面碰撞,而這一過程尚未完全開始。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將產品分析與代幣分析分開,因為它們很少同步,尤其是在歸屬期(vesting period)期間。 代幣的成功需要協議能夠產生足夠的真實需求,每月吸收 4700 萬美元的新供應。 即使是像 EigenCloud 這樣擁有真實吸引力和規模的項目,這也是一個很高的門檻。 11 月 1 日:真正的壓力測試 我不知道這場較量中誰會勝出:是協議的增長,還是供應的壓力。 但我知道的是,數據告訴了我們一些事實。再一次,我的時間軸上充滿了(僅有的)看漲 $EIGEN 的新聞。這種情況我們是否似曾相識?關注我的人應該知道我指的是哪些案例。 對於 $EIGEN,盈利的交易者在首次解鎖前幾週就已經退出,最成功的那些人在價格仍高於 $2 時離場。一位聰明資金的鯨魚在暴跌期間大量買入,但隨後完全陷入沉默。交易所的資金流入量在下一個解鎖視窗到來之前持續上升。 10 月 10 日因關稅驅動的市場崩盤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但真正的故事是圍繞 24 個月解鎖計劃的錢包佈局,而這個計劃將在 11 月 1 日正式加速。 模式識別的啟示: 當頂級表現者的「仍持有比例」(Still Holding %)下降到 30% 以下,當交易所流入量相對於市值激增,以及當主要的周期性解鎖臨近時,這通常不是你的入場訊號。 11 月 1 日是此供應週期的下一個月度測試。我們將看到,是鯨魚的信心獲得回報,還是早期的賣家判斷正確。 關注這些指標: · 聰明資金的部位變化,以及是否有更多錢包增加持股。 · 其他族群(如前 100 名持倉者、頂級獲利帳戶、鯨魚和基金)是否在增持。 · 交易所流量速度(每週 1200 萬美元的流入速度是否會加快?) · 活躍錢包數量(是否有新參與者進入,還是僅僅是現有持有者在輪換中?) 。這裡的方法論比單一交易更重要。 鏈上數據為你提供了機構和基金所擁有的相同資訊。差別在於,你是否知道在市場發現之前去哪裡尋找。 如果你做到了?那麼你已經超越了 99% 的加密推特用戶。 原文連結
Ethereum treasury 公司 ETHZilla Corporation(股票代碼 ETHZ)宣布將進行1拆10的反向股票分割,以減少流通中的 ETHZ 股份數量。該分割預計將於10月20日生效。 此舉同時旨在將納斯達克上市的 ETHZ 股價提升至10美元以上,以吸引對「最低股價門檻」有限制的大型共同基金。ETHZ 當日下跌超過7%,目前交易價格約為1.77美元。 「作為 ETHZilla 積極擴展與機構投資者社群互動的一部分,這次反向股票分割旨在為這些投資者及大型金融機構提供與股價高於10.00美元相關的抵押品及保證金可用性,」該公司於週三公告中表示,並指出此次分割與交易所上市要求無關。 此次分割已於7月24日 ETHZilla 股東特別會議上獲得股東批准。該公司原名為180 Life Sciences Corp.,於8月在獲得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支持後,正式更名為 ETHZilla。 ETHZilla 先前已採取多項措施提升股價,包括一項2.5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該公司持有超過100,000枚 ETH,並已將部分加密貨幣資產部署於 DeFi 應用,如 liquid restaking 協議 EtherFi 和 Puffer。 超過60家機構及加密原生投資者參與了 ETHZilla 的 PIPE 融資交易,包括 Borderless Capital、GSR 和 Polychain Capital,以及知名天使投資人如 Eigenlayer 的 Sreeram Kannan、Gauntlet 的 Tarun Chitra 和 Superstate 的 Robert Leshner。
儘管存在爭議,EigenLayer 仍處於以太坊演變的核心。 撰文:Thejaswini M A 編譯:Block unicorn 前言 加州理工學院的面試官身體前傾,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假設我給你無限的資源、無限的人才和 30 年的時間。你像隱士一樣把自己鎖在實驗室裡。30 年後,你出來告訴我你發明了什麼。你會創造什麼?」 當時正在申請教職的博士後研究員卡南,愣住了。他的大腦一片空白。這個問題要求他在從未嘗試過的規模上進行無限制的思考。他多年來一直在解決計算基因組學的問題,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前進。而這個問題卻沒有任何限制。沒有預算限制。沒有時間壓力。也不存在人才短缺。 只有一個要求:如果沒有任何障礙,你會建造什麼? 「我完全被這個問題的廣度震驚了,」卡南回憶道。自由的程度讓他感到恐懼。他沒有得到加州理工的職位。但這個問題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後來成長為以太坊最具爭議的創新之一——EigenLayer。 然而,從加州理工的面試室到運營一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加密公司的旅程,要求卡南在三個不同的階段分別回答這個 30 年的問題,並且在每個新階段都會改變他的答案。 學術之旅與轉型 卡南在印度南部的欽奈長大,在那裡,純數學很早就激發了他的想像力。他留在印度,在圭迪工程學院攻讀本科學位,並參與了印度第一顆學生設計的微型衛星 ANUSAT 的研發。這個專案讓他對複雜系統和協調問題產生了興趣。 2008 年,他帶著僅 40 美元的資金來到美國。他在班加羅爾的印度科學研究所攻讀電信工程,隨後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 香檳分校獲得了數學碩士和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 他的博士研究專注於網路資訊理論,即資訊如何通過節點網路流動。他花了六年時間解決該領域長期未決的難題。當他最終攻克這些問題時,只有他所在子領域的二十個人注意到了。其他人無人問津。 失望引發了一場反思。他一直在追求好奇心和智力之美,而非影響力。如果你不刻意追求,就不能指望現實世界的改變會像副產品一樣隨機出現。 他畫了一張二維圖。X 軸代表技術深度,Y 軸代表影響力。他的工作穩穩地落在了深度高、影響力低的象限。是時候繼續前進了。 2012 年,他參加了一場由人類基因組計劃創始人之一克雷格·文特爾主講的合成基因組學講座。這個領域正在創造新物種,討論製造生物機器人而非機械機器人。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優化下載速度,當你可以重新編程生命本身? 他完全轉向了計算基因組學,在伯克利和史丹佛的博士後研究期間專注於此。他研究了 DNA 定序演算法,構建數學模型以理解基因結構。 然後,人工智慧讓他措手不及。一名學生提議使用 AI 解決 DNA 定序問題。卡南拒絕了。他精心設計的數學模型怎麼可能被神經網路超越?學生還是建了這個模型。兩週後,AI 輾壓了卡南的最佳基準。 這傳遞了一個訊息:十年內,AI 將取代他所有的數學演算法。他職業生涯所依賴的一切都將過時。 他面臨選擇:深入 AI 驅動的生物學,還是嘗試新方向。最後,他選擇了新的。 從水牛城到地球 加州理工學院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不是因為他答不出來,而是因為他以前從未這樣想過。大多數人都是循序漸進地工作。你擁有 X 項能力,你試圖構建 X 項加增量。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小幅改進。 30 年的問題要求完全不同的思考。它要求我們想像一個目的地,而不必擔心路徑。 2014 年,卡南作為助理教授加入華盛頓大學後,制定了他的第一個 30 年專案:解碼資訊如何儲存在生命系統中。他召集了合作者,取得了進展。一切似乎都在正軌上。 然後在 2017 年,他的博士導師打來電話,談到 bitcoin。它有吞吐量和延遲問題——這正是卡南在博士期間研究的內容。 他的第一反應是?他為什麼要為了「胡亂猜測的胡扯」而放棄基因組學? 技術契合度很明顯,但這似乎與他宏大的願景相去甚遠。然後他重讀了尤瓦爾·諾亞·哈拉里的《人類簡史》。一個觀點讓他印象深刻:人類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我們創新或聰明,而是因為我們能夠大規模協調。 協調需要信任。網際網路連接了數十億人,但留下了一個缺口。它讓我們能夠跨大陸即時通訊,但卻沒有提供任何機制來確保人們會信守承諾。電子郵件可以在毫秒內傳遞承諾,但執行這些承諾仍需律師、合約和集中式機構。 區塊鏈填補了這一缺口。它們不僅僅是資料庫或數位貨幣,而是將承諾轉化為程式碼的執行引擎。陌生人第一次可以在不依賴銀行、政府或平台的情況下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程式碼本身就讓人承擔責任。 這成為了卡南新的 30 年目標:構建人類的協調引擎。 但在這裡,坎南學到了許多學者常常忽略的一點。擁有 30 年的願景並不意味著你能直接跳到 30 年。你必須贏得優勢,才能解決更大的問題。 移動地球所需的能量比移動一頭水牛多一百萬倍。如果你想最終移動地球,你不能只是宣佈這個目標,然後指望獲得資源。根據坎南的說法,你必須先移動一頭水牛。然後可能是一輛車。然後是一棟建築。然後是一座城市。每一次成功都會為你帶來更大的籌碼,以應對下一次挑戰。 世界這樣設計是有原因的。給一個從未移動過水牛的人移動地球的權力,整個世界都可能爆炸。漸進式槓桿可以防止災難性的失敗。 卡南第一次嘗試移動水牛的專案是 Trifecta。這是他和另外兩位教授共同打造的一條高吞吐量區塊鏈。他們提出了一個每秒 10 萬筆交易的區塊鏈方案。但沒有人為其提供資金。 為什麼?因為沒人需要它。團隊優化了技術,卻沒有理解市場激勵或明確客戶。他們雇用了思維方式相同的人——都是解決理論問題的博士。 Trifecta 失敗了。卡南回到了學術和研究領域。 然後他再次嘗試,創建了一個名為 Arctics 的 NFT 市場。他曾是 Dapper Labs(運營 NBA Top Shot)的顧問。NFT 領域看似很有前景。但在構建市場時,他不斷遇到基礎設施的問題。如何為 NFT 獲取可靠的價格預言機?如何在不同鏈之間橋接 NFT?如何運行不同的執行環境? 這個市場也失敗了。他不了解 NFT 交易者的思維。如果你不是自己的客戶,你就無法構建出有意義的產品。 每個問題都需要同一個東西:一個信任網路。 他應該構建一個預言機?一個橋?還是應該構建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元事物——信任網路本身? 這點他明白了。他正是那種會構建預言機或橋的人。他可以成為自己的客戶。 2021 年 7 月,卡南創立了 Eigen Labs。名字來自德語「自己的」,意為任何人都可以構建他們想要的東西。其核心理念是通過共享安全實現開放創新。 技術創新是「再質押」。以太坊驗證者鎖定 ETH 來保護網路。如果他們能同時使用這些資產來保護其他協議呢?新的區塊鏈或服務無需從頭構建自己的安全機制,而是可以借用以太坊已建立的驗證者集。 卡南向 a16z 提出了五次這個想法才獲得資助。一次早期的推介會因為錯誤的原因而令人難忘。卡南想基於 Cardano 構建,因為它有 800 億美元的市值但沒有可用的智能合約。a16z 的合夥人從 Solana 會議外接聽了電話。他們的反應是:這很有趣。你為什麼選 Cardano? 反饋迫使卡南思考專注度。初創企業是指數級遊戲。你希望將線性工作轉化為指數級影響。如果你認為自己有三個指數級想法,你可能一個也沒有。你需要選擇指數最高的那一個,並全力以赴。 他重新聚焦於以太坊。這個決定被證明是正確的。到 2023 年,EigenLayer 從包括 Andreessen Horowitz 在內的公司籌集了超過 1 億美元。協議分階段推出,最高時鎖定總價值達到 200 億美元。 開發者開始在 EigenLayer 上構建「主動驗證服務」(AVS),從資料可用性層到 AI 推理網路,每一個都可以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池,而無需從頭開始構建驗證者。 然而,成功也帶來了審查。2024 年 4 月,EigenLayer 宣布了其 EIGEN 代幣分發,隨後引發了強烈反響。 空投將代幣鎖定了數月,阻止接收者出售。地理限制排除了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司法管轄區的用戶。許多早期參與者(存入數十億美元)認為這種分配方式偏向內部人士而非社區成員。 這一反應讓卡南措手不及。協議的總鎖定價值暴跌 3.51 億美元,用戶撤資以示抗議。這場爭議暴露了卡南的學術思維與加密世界期望之間的差距。 隨後是利益衝突醜聞。2024 年 8 月,CoinDesk 報導稱,Eigen Labs 員工從基於 EigenLayer 的專案中獲得了近 500 萬美元的空投。員工集體從 EtherFi、Renzo 和 Altlayer 等專案中認領了數十萬代幣。至少有一個專案迫於壓力,將員工納入其分配範圍。 這一揭露引發了指控,認為 EigenLayer 正在損害其「可信中立」的立場,利用影響力獎勵向員工提供代幣的專案。 Eigen Labs 通過禁止生態系統專案向員工空投並實施禁售期來回應。但其聲譽已受損。 儘管存在這些爭議,EigenLayer 仍處於以太坊演變的核心。該協議已與 Google Cloud 和 Coinbase 等主要參與者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後者擔任節點營運商。 卡南的願景遠超再質押。「加密是我們協調的超級高速公路,」他說。「區塊鏈是承諾引擎。它們讓你能夠做出並遵守承諾。」 他從數量、多樣性和可驗證性三個方面思考。人類可以做出並遵守多少承諾?這些承諾可以有多多樣化?我們能多容易地驗證它們? 「這是一個瘋狂的、百年專案,」卡南說。「它將升級人類物種。」 協議推出了 EigenDA,一個設計用於處理所有區塊鏈總吞吐量的資料可用性系統。團隊引入了主觀性治理機制,用於解決無法僅在鏈上驗證的爭議。 但卡南承認工作遠未完成。「除非你能在鏈上運行教育、醫療,否則工作不算完成。我們還遠未完成。」 他的構建方法結合了自上而下的願景與自下而上的執行。你需要知道目標山在哪裡。但你也需要找到從你今天站立的地方通往那裡的坡度。 「如果你今天無法用你的長期願景做任何事,那它也沒用,」他解釋道。 可驗證雲是 EigenLayer 的下一個前沿。傳統雲服務需要信任 Amazon、Google 或 Microsoft。卡南的版本讓任何人運行雲服務——儲存、計算、AI 推理——並通過加密證明它們正確執行。驗證者對他們的誠實下注。惡意行為者將失去他們的質押。 40 多歲的卡南在華盛頓大學保持著附屬教授的身份,同時運營 Eigen Labs。他仍然發表研究,仍然從資訊理論和分散式系統的角度思考。 但他不再是那個無法回答加州理工 30 年問題的學者。他現在已經回答了三次——基因組學、區塊鏈、協調引擎。每次回答都建立在前一次嘗試的經驗教訓之上。 水牛已被移走。汽車已開啟。建築也開始移動。他最終是否能移動地球還有待觀察。但卡南明白了一件許多學者從未學會的事情:解決大問題的路徑始於解決小問題,並累積解決更大問題的籌碼。 這就是關於 EigenLayer 創始人的故事。
Chainfeeds 導讀: 加密領域的應用層過於狹窄,現有技術棧缺乏可編程性,區塊鏈無法滿足現代應用所需的計算能力。而 EigenLayer 推出的 EigenCloud,通過雲規模可驗證計算來解決這一問題。 文章來源: 文章作者: Delphi Digital 觀點: Delphi Digital:在現有區塊鏈架構中,運行高強度計算任務(如 AI 推理、遊戲渲染或大規模數據分析)幾乎是不可能的。去信任機制帶來了確定性與安全性,但同時也使得每一次計算都需要全網節點共識,從而讓複雜任務的執行成本呈指數級上升。結果是,大多數應用不得不遷移至鏈下運行,而這種遷移也意味著信任保障的消失 —— 開發者與用戶都必須重新依賴中心化的伺服器或雲提供商。區塊鏈原本試圖解決的信任問題,反而在應用層被重新引入。EigenCloud 正是針對這一核心矛盾提出的解決方案。它讓鏈下計算變得可驗證,在規模化環境中仍能保持智能合約級的信任保證。通過將驗證邏輯與計算邏輯解耦,EigenCloud 讓開發者可以像在 AWS 或 GCP 上一樣靈活調用算力,同時通過加密證明機制確保執行結果的正確性與可追溯性。這樣的設計為 AI 智能體、zkTLS、安全數據上鏈及可驗證預測市場等新應用形態打開了新的可能,使重計算場景不再與去信任理念相衝突,而成為加密基礎設施可擴展的關鍵路徑。 EigenCloud 的核心創新在於將加密網絡抽象為可驗證的雲基礎設施,讓開發者能夠以模組化方式構建應用。系統由三大原語構成:EigenDA、EigenVerify 與 EigenCompute。前者提供大規模的數據可用性層,確保鏈下執行的數據仍能被追蹤與驗證;EigenVerify 則通過客觀與主觀兩種機制來驗證結果正確性,可在不同參與方間達成共識;EigenCompute 負責驗證鏈下邏輯,使複雜計算在脫離區塊鏈主網的情況下依舊具備加密安全性。這一組合相當於為 Web3 建立了一個 “去中心化 AWS”—— 開發者可以像調用容器或微服務那樣,將任務拆解為多個獨立模組,通過 EigenDA 記錄並在 EigenVerify 層鏈接起來。整個執行路徑中的每一步都可被單獨驗證和懲罰,既保持靈活性,又保障了信任。這種架構不僅讓 AI 推理、數據分析或鏈下訂單撮合等重任務成為可能,也預示著 Web3 基礎設施的範式轉變:從鏈限制應用到應用定義鏈,真正實現讓基礎設施為應用彎曲。 在可驗證計算成為現實後,EigenCloud 進一步提出了主權 AI 智能體的設想。當前,大多數能訪問用戶錢包或交易帳戶的 AI 系統都是黑箱操作,用戶既無法驗證其決策邏輯,也無法追蹤錯誤來源,更無法在損失發生後追責。而 EigenCloud 通過鏈上承諾機制讓這種關係被徹底重構:智能體的策略(即權限範圍)、程式碼(容器雜湊)和數據來源都以可驗證方式儲存在鏈上,並由可罰沒的抵押金支撐。當智能體偏離既定規則時,操作者將自動失去抵押資產,從而實現責任與自治的平衡。這正是所謂的 Cloud Chain Thesis,bitcoin 帶來了可驗證的貨幣,ethereum 實現了可驗證的金融,而 EigenCloud 則成為可驗證應用的底層載體,連接加密世界與現實世界中最薄弱的信任環節。公有雲的崛起曾創造出超過 10 萬億美元市值,如今,可驗證雲有望複製這一奇蹟 —— 不同的是,新的信任基礎不再是相信 AWS,而是相信密碼學與可懲罰機制。這意味著加密行業正進入一個以可驗證性為核心的新紀元。
Consensys 創辦人 Joseph Lubin 表示,該區塊鏈公司將在其主要產品中推出代幣——不僅限於 Linea 和 MetaMask,還將擴展至 Infura 的 Decentralized Infrastructure Network——以推動建立「代幣驅動的經濟體」。 Lubin 於週一早些時候在 X 上發文,提及 Infura 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項目(DIN),暗示開發者平台的代幣組件已列入規劃路線圖,與 MetaMask 代幣及持續進行的 Linea 分發並行。 Infura 的 DIN 正朝著更去中心化的架構發展,包括與 EigenLayer 相關的工作,以及旨在將 RPC 服務分發給多個供應商的早期體驗計劃。Lubin 的貼文暗示,代幣組件即將融入這一進程。 「在 Consensys,我們正在構建由代幣驅動的經濟體,創造用戶與建設者之間的正和關係,」Lubin 寫道。「從 Linea 開始,擴展至 MetaMask,很快將覆蓋 DIN(Infura 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更多。」 The Block 已聯繫 Consensys 以獲取評論。 這一暗示出現在 MetaMask 即將推出鏈上獎勵計劃之後,該計劃將在第一季分發超過 3,000 萬美元,包括針對日常活動的 LINEA 激勵。MetaMask 另行表示,該計劃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鏈上獎勵計劃之一」,並將於未來幾週內推出。 這些評論是在 Consensys 最近確認 MetaMask 代幣即將推出之後發表的,正如 The Block 先前報導的那樣,並且距離 Linea 的代幣生成事件及空投不到一個月。這些動向共同顯示 Consensys 的代幣策略將涵蓋其錢包、Layer 2 網路及開發者基礎設施。MetaMask 表示,其獎勵將包括推薦、mUSD 激勵、合作夥伴福利以及獲取代幣的機會,同時強調這「不是挖礦計劃」。Lubin 補充,第一季是邁向更大變革的第一步,將在 MetaMask 代幣事件前「賦能」長期用戶。
BlockBeats 消息,10 月 3 日,據 Onchain Lens 監測,某 PEPE 巨鯨地址賣出 3140 億枚 PEPE(價值 316 萬美元),兌換為 668.35 枚 ETH 及 20.3 萬枚 USDC,隨後用 267.66 枚 ETH(價值 117.8 萬美元)買入 69.75 萬枚 EIGEN。 此後,該巨鯨將部分 ETH 兌換為 USDC,並向 HyperLiquid 平台存入 183.7 萬美元 USDC,動用 102 萬美元購入 1.51 億枚 PUMP,另以 109 萬美元購入 111 萬枚 XPL。
Jinse Finance報導,據Onchain Lens監測,這位PEPE巨鯨賣出了3140億枚PEPE(316萬美元),換得668.35枚ETH和20.3萬枚USDC,隨後又用267.66枚ETH(117.8萬美元)回購697,488枚EIGEN。之後,該巨鯨又將ETH賣出換成USDC,並向HperLiquid存入183.7萬枚USDC,用102萬美元購買了1.5119億枚PUMP,以及用109萬美元購買了111萬枚XPL。
Foresight News 消息,根據 Onchain Lens 監測,某 PEPE 巨鯨賣出 5000 億枚 PEPE,獲得 1,112.37 枚 ETH(約 460 萬美元),以及 561,923 枚 EIGEN,獲得 188.62 枚 ETH(約 81.9 萬美元)。隨後該地址將 ETH 兌換為 USDC,並在沉寂 7 個月後將 553 萬 USDC 存入 HyperLiquid,開設了 ASTER(2 倍槓桿)和 XPL(3 倍槓桿)做多倉位。
Jinse Finance報導,根據鏈上分析師OnchainLens(@OnchainLens)監測,一名PEPE巨鯨花費262.84 ETH(價值107萬美元)以1.90美元價格購買561,923枚EIGEN代 幣,同時花費30 ETH(12.1萬美元)購買426萬枚LINEA代幣。該巨鯨當前持倉包括:1.34兆枚PEPE(價值1,231萬美元)、1,973萬枚ENA(價值1,129萬美元)、2.65萬枚AAVE(價值708萬美元)、685,980枚PENDLE(價值314萬美元)以及5,078萬枚LINEA(價值141萬美元)。
人工智慧已迅速成為消費性科技的標準功能。如今,像ChatGPT、Apple Intelligence和Google的Gemini等平台處理從搜尋查詢到個人提醒等各種事務。儘管承諾加強隱私保護,但大多數處理仍然發生在雲端伺服器上。 這種便利性與隱私之間的取捨引發了一個問題:如果用戶依賴外部伺服器,他們真的能掌控自己的數位生活嗎?在接受BeInCrypto採訪時,Gaia聯合創辦人Sydney Lai闡述了該公司如何朝向真正的「數據主權」邁進,讓用戶重新掌控自己的數位生活。 Gaia如何超越雲端助理 Gaia是一個去中心化AI生態系,旨在賦予用戶數據主權及AI所有權。該網路擁有多項產品,包括Gaia Domain、Gaia Agents、Gaia AI Chat、最新推出的AI Phone、專為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設計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Edge OSS等。 但Gaia與同樣提供裝置端AI平台的Apple或Google等現有市場領導者相比,有何突出之處?根據Lai的說法,Gaia的差異化在於其對本地處理的堅持,確保所有AI運算都在用戶裝置上完成,無需傳輸至雲端。 「關鍵差異在於完全的數據主權,而非僅部分裝置端功能。此外,用戶成為去中心化網路的利益相關者,在貢獻集體AI推理能力的同時獲得獎勵,而不僅僅是消費AI服務,」她向BeInCrypto表示。 她解釋,Gaia解決了Siri或Gemini等平台固有的「所有權問題」,這些平台僅讓用戶存取通用、多租戶的AI系統。 「現有平台採用我們所謂的『一體適用』模型。它們或許會學習一些偏好,但本質上是同一個AI助理與所有人對話。Gaia Edge讓你能運行專屬於你的個人化AI實例,專門學習你的情境、工作流程與數據——這些資訊永遠不會離開你的裝置,」她說。 Lai指出,從架構角度來看,Gaia Edge與Apple和Android不同,它作為能力層而非作業系統的一部分,實現真正的裝置端AI推理。據她表示, 「雖然Apple和Android在裝置端處理方面有所進展,但它們仍然主要是作業系統,AI功能只是附加其上。」 此外,其整合的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成為「競爭護城河」。這促進了來自個人AI代理的情境驅動自動化,根據位置和偏好進行調整,而現有主流平台尚不具備此功能。 所有這些功能都令人印象深刻,但Lai特別強調Gaia Chat的離線能力。 「Gaia Chat可在飛航模式、連線不佳時運作,並能處理敏感個人情境,無需依賴網路。你的AI即使離線也能完整掌握你的偏好、習慣與情境。與雲端助理不同,它能處理個人財務討論、健康問題與私密想法,無需將數據傳送至外部伺服器,」這位高管表示。 她列舉了多個超越雲端助理的應用場景。 Gaia Chat即使在無網路連線時,也能保留完整對話歷史與個人知識,雲端助理則在離線時失去情境。 MCP整合可在裝置端即時自動化個人任務,無需依賴API或雲端。 敏感領域(醫療、法律、心理諮詢)專業人士可安全使用Gaia,數據永不離開裝置,避免合規風險。 本地處理支援對延遲要求極高的應用,如即時語言翻譯、語音互動與擴增實境(AR),而雲端系統因網路延遲難以應對。 Gaia AI Phone與網路經濟學 Gaia最具突破性的創新之一是Gaia AI Phone。該手機於本月初推出,不僅作為個人裝置運作,同時也是去中心化AI網路的完整節點。用戶可賺取GAIA代幣,形成支持系統的經濟誘因。 然而,Gaia的方法不僅僅是獎勵原始運算能力。Lai說明,節點的報酬取決於多種因素:服務品質、可用性、專業知識庫及獨特模型配置。 實際上,運行專業醫療AI的手機可能比運行通用模型的高效能桌機賺得更多。專業化,而非單純算力,被定位為網路內部價值的主要驅動力。 「使用『Purpose Bound Money』的託管智慧合約系統創造了有趣的經濟動態。當代幣價格下跌時,服務提供者每單位電力和運算可獲得更多代幣,自然鼓勵新參與者加入並稀釋現有集中度。反之,當需求增加且代幣價格上升時,用戶實際上支付溢價,形成供需平衡機制,」她補充道。 此外,Gaia採用域結構,節點必須在加入前達到特定LLM和知識要求,負載均衡則平均分配給合格參與者。 不過,Lai也坦言仍有挑戰,包括轉換率低及持續驗證的額外負擔。 「更根本地,密碼經濟模型高度依賴質押與懲罰機制,但這些尚未在大規模下經受壓力測試。AVS驗證系統要求『大多數節點誠實』,但在市場低迷時,經濟誘因可能導致這些比例出現不可預測的變化,」她向BeInCrypto表示。 Gaia如何對抗中心化風險? 去中心化網路有時會因經濟或技術瓶頸而重現中心化風險。然而,Lai強調,Gaia的架構從根本上設計來對抗這些傾向。 她指出,GaiaNet採用多層次去中心化策略,每個節點都能完全掌控其模型、數據與知識庫。 「域營運者提供信任與發現服務,但無法控制底層節點的運作或數據。DAO治理層確保沒有單一實體能單方面更改網路規則,」Gaia聯合創辦人表示。 在經濟層面,Gaia將去中心化誘因內建於其代幣經濟學中。此外,質押過程將驗證分散至眾多持有者。收益也透過智慧合約直接從域流向節點,限制「中間攔截」。 技術上,每個節點都運行於WasmEdge執行環境,並採用標準化、OpenAI相容API。這允許節點在不同域間無縫移動,降低供應商綁定風險。 「知識庫與微調模型以NFT資產形式留在節點營運者手中,創造可攜式數位財產權,」Lai評論道。 最後,「Purpose-Bound Money」進一步阻止中介者在未提供服務的情況下攫取價值。 Gaia能否在你的司法管轄區運行? 除了中心化挑戰外,遵守當地法規一直是加密貨幣和AI的弱點。Lai也強調,這對Gaia來說仍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領域」。 「跨境情境下,法國用戶存取德國節點會產生複雜的司法問題,」她表示。 不過,Lai認為本地推理改變了格局,讓每個節點都能適應自身司法管轄區。 「每個Gaia節點都可配置區域專屬合規參數。例如,加州運作的節點可實施CCPA專屬數據保存政策,歐洲節點則可能有更嚴格的匿名化要求。WasmEdge執行環境提供隔離的執行空間,可在硬體層強制執行這些合規規則,」她透露。 Lai指出,Gaia的核心優勢在於其「設計即數據主權」。因為數據永不離開本地節點,德國用戶運行Gaia並採用本地推理時,所有個人數據與對話都留在德國司法管轄範圍內。 這種做法本質上解決了許多與數據駐留及跨境傳輸相關的GDPR要求。此外,這位高管還引用研究論文,指出EigenLayer AVS可驗證節點是否運行正確的模型與知識庫。 她補充,這一機制也可擴展至合規檢查,驗證者可定期稽核節點,以確認其遵守特定司法管轄區的數據處理、日誌記錄與保存政策等要求。 「雖然對話留在本地,但節點可產生加密簽名的合規日誌,證明其遵守法規,無需暴露用戶數據。這些日誌可向監管機構展示同意管理、數據處理目的及保存合規情況,同時維護隱私,」Lai進一步說明。 道德護欄:在無許可生態系中減輕濫用風險 賦予用戶對AI與數據的完全控制雖然能賦權個人,但也帶來濫用風險,例如本地運行有偏見或有害模型。Lai說明,Gaia透過以下方式協調風險: 域層治理:營運者為其域內可接受模型設置要求,限制有害或有偏見的模型獲得獎勵或擴散。 AVS驗證:EigenLayer AVS研究顯示網路可驗證節點是否運行其宣稱的模型。理論上也可識別有害模型,雖然目前範圍有限。 經濟性懲罰:質押與懲罰機制對惡意行為進行經濟懲罰,促使負責任行為。 儘管如此,Lai也坦言目前框架仍存在一些關鍵缺口。 「文件揭示了幾個令人擔憂的限制。系統明確允許『政治不正確』的回應,以及能『以特定風格(如模仿某人)回答請求』的模型,這些功能很容易被用於騷擾或冒充。無許可特性意味著任何人都能運行任何模型,無論其道德考量為何。」 她強調,驗證系統僅確認節點是否運行其宣稱的模型,並不評估其道德品質。因此,即使節點公開運行有偏見的模型,仍可能通過所有驗證檢查。 Gaia將於2025年冬季推出AI代理部署介面 儘管技術上已取得多項突破,Gaia仍未止步。Lai透露,該網路正準備於2025年冬季推出用於部署AI代理的用戶介面。她也向BeInCrypto介紹了設計理念與方法。 「我們的方法以聊天作為主要介面——並非因為我們要打造『另一個ChatGPT複製品』,而是因為對話互動是用戶向AI系統傳達意圖最直觀的方式。代理部署的複雜性被自然語言互動所抽象化。自動化工作流程的啟動則透過帶有MCP的聊天介面完成,」她向BeInCrypto透露。 公司同時採用所謂「漸進式揭露」模式。軟體不會一開始就讓用戶面對大量設定選項,而是隨著用戶對系統熟悉度提升,逐步引入進階控制。新手引導則根據每台裝置與用戶環境調整,提供個人化指引,而非通用教學。 最後,Gaia透過Edge OSS在幕後處理技術複雜性。資源分配、模型部署與安全防護均透明管理,因此用戶可掌控AI行為,無需理解底層硬體。 Lai所闡述的Gaia願景,將AI從企業工具重新定義為個人主權,或將重塑數據飽和世界中創新與個人能動性之間的平衡。其成功將取決於能否在規模擴大時,兼顧技術承諾、經濟與道德韌性。
Celestia 正進入一個關鍵階段,將迎來兩項根本性變革:Matcha 升級以及提議中的 Proof-of-Governance(PoG)。 這些技術改進以及代幣經濟結構的重組,可能會將 TIA 從一個高度通脹的代幣轉變為潛在的通縮資產。隨著社群期望提升及生態系統快速擴張,問題在於:TIA 能否在未來幾年強勢突破? Matcha:技術升級與供給收緊 根據 Celestia 官方公告,Matcha 升級將把區塊大小提升至 128MB,優化區塊傳播,並根據提案 CIP-38 提升效能。更重要的是,CIP-41 提案將年度通脹率從約 5% 降至 2.5%,直接收緊 TIA 的流通供給。這一變化讓 TIA 對長期投資者更具吸引力,也強化其作為 DeFi 潛在抵押資產的角色。 Celestia 通脹率隨時間變化。來源: Celestia 除了供給動態外,Matcha 也擴展了 rollups 可用的「區塊空間」,移除了 IBC/Hyperlane 的代幣過濾障礙,並將 Celestia 定位為其他鏈的核心數據可用性(DA)層。這為新的收入來源奠定基礎,因為來自 rollups 的 DA 費用未來可能用於支撐 TIA 的價值。 PoG:通往通縮代幣之路? 下一個亮點是 Proof-of-Governance(PoG)提案。根據 Kairos Research,PoG 可能將年度發行量降至僅 0.25%——比目前水平降低 20 倍。隨著發行量大幅下降,推動 TIA 進入淨通縮狀態所需的收入門檻變得非常低。 「我們的分析顯示,在合適條件下,TIA 有潛力從通脹代幣轉變為通縮或接近零通脹的資產,」Kairos Research 指出。 有專家認為,即使僅靠 DA 費用,也可能足以推動 TIA 進入通縮區間。若再加入如生態穩定幣或能產生收入的 DATs 等新收入來源,則可能「徹底顛覆 TIA 的代幣經濟敘事」。這一觀點進一步增強了社群對 Celestia 能成為將代幣價值與實際業務表現對齊典範的信心。 甚至 Celestia 聯合創辦人 Mustafa Al-Bassam,曾對 PoG 持懷疑態度,如今也改變立場。他將該系統與 ICANN、IANA 等堅韌的去中心化結構相比,這些結構已經超越了中心化應用,且未造成權力集中。 「這一觀點與 Celestia 的願景一致:通過啟用可驗證的輕節點,網絡確保驗證者無需被信任其正確性,從而在不集中權力的情況下維護安全性,」Mustafa Al-Bassam 分享道。 如果 Celestia 能夠實現,PoG 將可能成為整個網絡極為正面的推動力。 TIA:高度期望,但風險猶存 在價格方面,TIA 近期出現下修,反映出 RSI、MACD 及資金淨流出等短期看跌技術信號。截至撰稿時,BeInCrypto 數據顯示 TIA 交易價格較 2024 年 2 月歷史高點下跌超過 93%。 TIA 價格走勢圖。來源: BeInCrypto 在如此波動下,市場情緒仍然偏向悲觀。有投資者認為 TIA 正好印證了「不要愛上你的籃子」這句話。18–24 個月前空投帶來的熱度,加上風投持續解鎖代幣並壓制其價值,讓該代幣承受巨大壓力。甚至有人形容 TIA 的走勢圖是「痛苦與煎熬!」 因此,這些新提案以及 100 millions 美元的金庫,或許能成為該項目的救命稻草。但關鍵仍在於執行。PoG 需要社群批准、收入分配以及透明的回購/銷毀機制,同時使用 Celestia 的 rollups 數量必須足夠多,才能產生可持續的 DA 費用收入。如果 DA 收入增長不夠快,或像 EigenDA 這樣的競爭對手領先,通縮情境可能會被延後。
作者: Zen,PANews 在數位經濟的新紀元裡,以太坊不僅是一條普通的區塊鏈,而是一套正在重建全球價值傳輸與信任規則的基礎設施。而維護這套基礎設施的人,則是少數幾百名深耕協議內核、日夜守護共識與安全的工程師。 而與大眾印象不同的是,這些構築最頂級生態的開發者們,卻拿著相對「低廉」的薪資。 以太坊核心開發者用愛發電?收入僅為其市價的一半 日前,Protocol Guild 的調查報告顯示,維護和改進以太坊區塊鏈的核心軟體開發人員年薪中位數為 14 萬美元,遠低於行業平均,其工資與獎金加起來的總收入,比市場報價低 50% ~ 60% 。同時,以太坊環境中大多數開發者並未獲得股權或代幣激勵,典型的股權獎勵中位數為 0 。 而根據 Levels.fyi 數據,含基本工資以及任何潛在的股票薪酬和獎金在內,Solana 基金會軟體工程師的年薪中位數為 80 萬美元;Aptos Labs 軟體工程師在美國的總薪酬中位數約為 33 萬美元;Mysten Labs(Sui 背後公司)軟體工程師年薪中位數約為 37.8 萬美元。 Levels.fyi 是一個科技從業人員的薪酬與職級透明平台,其匯集並展示了多家區塊鏈公司的職級系統和薪酬映射。 此外,如 Avalanche 、 Polkadot 等知名區塊鏈的開發人員薪資也普遍高於以太坊,且常附帶可觀的代幣或股權激勵。而像 Coinbase 這樣的主流交易所,其美國軟體工程師的年薪中位數為 40 萬美元,就連入門級軟體工程師的基礎薪也有 14.9 萬美元,另有股票和獎金共約 5.6 萬美元。 可以見得,以太坊核心開發者在薪資水準上處於明顯劣勢。但作為最頂級區塊鏈的開發者,他們在人才市場通常十分具有競爭力。 當他們收到其他區塊鏈項目的跳槽邀約時,平均報價高達近 36 萬美元,中位數則為 30 萬美元,基本上實現翻倍。在 Protocol Guild 收到的 111 份回覆中,42 位受訪者共收到 108 份錄用通知。挖角的公司以 Layer 2 和其他 Layer 1 等公鏈項目為主。 高薪誘惑下,以太坊開發者普遍不為所動 不過,儘管就業市場高薪頻誘,大多數以太坊核心開發者仍選擇留在生態內部。 使命感與影響力是重要的留任動因。報告與受訪者回饋顯示,許多核心開發者把自己看作是在貢獻「公共物品」(protocol-level infrastructure)的維護者——他們認為以太坊的技術影響力與公共價值大於單一公司的短期利益。 同時,研究型、協議設計型人才在以太坊生態內有較高的內部價值與成長路徑。以太坊生態的高度複雜性也為工程師提供了難得的技術挑戰與學術發表、專案主導的機會。 此外,儘管工作收入偏偏低,但不少核心貢獻者可憑多條收入線來彌補,如顧問合約、研究 grant 、外部審計、短期的黑客松及教研酬勞等。 另外還有 Protocol Guild 透過鏈上長期歸屬的代幣,對開發者直接補貼,中位數達到約 6.7 萬美元,使得合併後整體收入的中位數達到約 20.7 萬美元。這對許多人而言是實質的補償,減少了一些薪資差距。 調查顯示,59% 的 Protocol Guild 成員認為該機構對其留在以太坊生態至關重要。開發者普遍對 PG 的資助模式持肯定態度,將其視為彌補收入不足的「股權包」和職業保障。 Protocol Guild 的報告也提到,許多外部 Offer 雖然在紙面上更高,但往往包含大量 token 或高風險股權。受訪開發者會考慮鎖倉、市場波動、專案長期存活率與合規風險。因此,有些人寧願接受與以太坊生態緊密掛鉤、且相對穩定的長期激勵,如 Protocol Guild 提供的補貼,而不是把職業押注在不確定的代幣價值上。 提供 3200 多萬美元「補貼」,Protocol Guild 如何運作 Protocol Guild 是一個專注於以太坊核心開發資助的去中心化基金組織,其成立旨在填補開發者薪酬體系中的缺口。 PG 本身不直接僱用開發者,而是作為 “長期激勵池”,透過生態項目捐贈和代幣承諾,為核心貢獻者提供類股權激勵式的補充收入。目前以太坊核心開發人員數量約在 200-300 名,其中約 190 人是 Protocol Guild 成員。 其運作方式主要依靠所謂的「1% 承諾」機制:參與專案作為「金主」向 Protocol Guild 鎖定其發行總量 1% 的代幣,透過智慧合約以四年歸屬(四年解鎖)的形式定期分配給核心開發者。 截至目前,EigenLayer 、 Ether.fi 、 Taiko 、 Puffer 等以太坊生態項目已承諾將代幣的 1% 注入 Protocol Guild 。此外,知名資產管理機構 VanEck 也宣布將其以太坊 ETF 收益的 10% 捐贈給了 Protocol Guild 。 這些資金匯總後,透過透明的鏈上演算法按開發者的職位權重和任職時間分配,原則上與以太坊生態的長期成功掛鉤。 Protocol Guild 創始團隊強調,這並非慈善,而是一種經濟基礎設施,使開發者的激勵與網路發展保持一致。 從效果來看,Protocol Guild 自 2022 年啟動以來累計向以太坊核心開發者發放了超過 3,200 萬美元資金。這些資金佔許多開發者總收入的約三分之一,對他們能否繼續投入開發起到了關鍵作用。 然而,Protocol Guild 模式仍有挑戰,目前捐贈項目和基金規模依賴少數機構,僅有三個主要基金會提供了幾乎全部資金承諾,未來能否持續擴容仍需社區努力。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 原文連結 )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基於零知識證明(ZK)技術的鏈上隱私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Grvt,今日宣布完成 19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此次投資鞏固了 Grvt 作為全球未來金融藍圖的先驅地位,並加速了其使命,即通過解決隱私漏洞、安全性、可擴展性和易用性等長期行業挑戰,來顛覆現有的碎片化鏈上金融生態系統。 隨著華爾街擁抱區塊鏈技術,全球金融的新篇章正在鏈上書寫。今年 8 月,以太坊的鏈上交易量達到 3200 億美元以上,創下自 2021 年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研究還預測,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將從 2025 年的 323.6 億美元飆升至 2034 年的超過 1.5 萬億美元。 然而,由於去中心化平台上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這一潛力仍未被完全釋放。這些問題包括「鯨魚獵殺」("whale hunting"),即大型交易被掃描內存池的複雜交易者搶先交易或利用。此類策略每年因最大可提取價值(MEV)攻擊和其他操縱行為而導致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此外,智能合約漏洞、公鏈上的合規障礙、孤立的鏈上生態系統以及普通用戶缺乏易用性等挑戰也普遍存在。 Grvt 是該領域中唯一擁有紮實先發優勢和技術基礎設施來改變這一現狀的參與者。本輪融資由 Grvt 的核心技術合作夥伴 ZKsync 與總部位於阿布扎比的資本市場基礎設施投資公司 Further Ventures 共同領投。Further Ventures 曾於去年 12 月主導了 Grvt 的戰略投資輪。其他參投方包括去中心化可驗證雲平台 EigenCloud(前身 EigenLayer)、以及管理資產達 23 億美元、專注全球創業者的風投公司 500 Global(前身 500 Startups)。 此次籌集的大部分資金將用於加速 Grvt 的多管齊下產品策略,旨在同時服務活躍交易者和被動投資者。這種獨特的方法在當前的交易平台領域是缺失的,從而鞏固了 Grvt 統一和主導碎片化鏈上金融格局、並將其帶向主流的獨特地位。關鍵產品線包括: · 固定收益生成飛輪(Fixed Yield Generation Flywheel): 業界首個收益工具,讓用戶可以輕鬆地在他們的資金、交易和金庫帳戶之間轉移資金,實現收益最大化。 · 基礎設施: 持續加強 Grvt 的默認隱私基礎設施,這是行業目前所缺乏的。 · 穩定幣賦能系統: 穩健的穩定幣業務基礎,包括跨交易平台金庫和真實世界資產(RWA)整合。 強強聯合,加速推進鏈上金融進程 通過零知識證明技術,並結合已被德意志銀行、瑞銀等機構進行概念驗證的 ZKsync 技術,Grvt 正在打造一個區塊鏈原生的全球範本,展示 ZK 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潛力,讓日常交易與投資變得安全、快速、私密且人人可及。 ZKsync 技術棧幫助解決鏈上金融的關鍵瓶頸: · 隱私:Grvt 建構於基於 ZKsync 的 Validium 二層區塊鏈,在驗證狀態的同時不公開數據,從而保障隱私,解決了長期困擾 DeFi 協議的難題。 · 以太坊級安全:二層交易通過 ZK 證明繼承以太坊安全性。所有交易批次均在以太坊上驗證,即便交易在鏈下完成以提升速度並降低成本,其有效性也由數學證明保障。 · 可擴展性:作為二層解決方案,ZKsync 大幅提升了可擴展性,能處理遠超以太坊主網的交易量。 · 可訪問性:通過批量鏈下處理並僅將必要證明提交至以太坊,顯著降低了結算成本,讓交易更便宜。 作為阿布扎比戰略布局區塊鏈的重要投資部門,Further Ventures 的領投地位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鏈上金融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同時,快速成長的開發者生態 EigenCloud 為 Grvt 提供了規模與安全保障。其核心產品 EigenDA 是以太坊 Rollup 的首選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通過分布式驗證者網絡錨定數據,確保 Grvt 的 ZK 技術棧既可驗證又具可擴展性。未來 Grvt 還將利用 EigenDA 的可編程隱私功能,解決數據可用性與隱私長期衝突的難題。 投資人與創始團隊評論 · Grvt 聯合創始人兼 CEO Hong Yea:「隱私是鏈上交易和投資的未來不可妥協的基石。Grvt 正在打造一個以隱私為核心、可擴展且無需信任的 DEX,並提供多樣化結構化產品,展示了 ZK 方案如何成為新常態,推動開放且安全的鏈上金融世界。本次融資是對我們願景的強力背書。」 · Matter Labs 聯合創始人兼 CEO Alex Gluchoski:「我們認為 ZK 是加密行業的 『HTTPS 時刻』。正如 HTTPS 通過增加信任和隱私讓互聯網走向主流,ZK 將為 Web3 帶來同樣的轉折點。Grvt 獨特地處於這一願景的核心。」 · Further Ventures 管理合夥人 Faisal Al Hammadi:「Further Ventures 致力於支持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Grvt 在零知識證明上的應用展示了前沿密碼學如何支撐機構級市場,我們很自豪能與其攜手構建無國界金融系統。」 · Eigen Labs 創始人兼 CEO Sreeram Kannan:「可驗證數據驅動可驗證計算。隨著 EigenDA 達到 100 MB/s,瓶頸已從數據轉向計算。Grvt 正在直面這一前沿,其團隊實力與願景高度匹配。」 · 500 Global 合夥人 Min Kim:「我們堅信金融的下一個前沿將建立在鏈上,而隱私是釋放其全部潛力的關鍵。Grvt 將 ZK 技術與機構級基礎設施結合的願景,與我們支持全球創業者重構金融系統的理念高度一致。」 展望未來 Grvt 建立在已有多項業界首創的創新基礎之上——例如為所有掛單提供 -1 個基點的掛單返利(maker fee rebate),這項傳統上僅限於機構的福利——其下一步的計劃是立即推出固定收益產品。該產品將確保所有用戶獲得 10% 的利率回報。我們還將推出旗艦做市策略 Grvt Liquidity Provider (GLP),這是一種為散戶交易者提供高兩位數年化百分比回報(APR)的基金策略,此前這類策略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在行業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此次融資建立了一個穩固的多層次基礎。它結合了尖端技術、機構級基礎設施和安全的數據框架,以創建一個平台,鞏固了其在日益擁擠的鏈上金融領域的強大地位。 關於 Grvt Grvt(讀作「gravity」)基於 ZKsync 技術棧構建,提供隱私、無需信任、可擴展且安全的鏈上金融基礎設施。通過其去中心化交易平台(Grvt Exchange)和投資市場(Grvt Strategies),Grvt 讓每個用戶都能與全球專業人士一起透明的交易與投資。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BlockBeats觀點
Ethereum 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針對日益嚴重的質押取款排隊問題發表看法,目前該網絡質押退出隊列已延長至六週以上。 9 月 18 日他在 X 平台發文指出,這種機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設計選擇而非缺陷,並將其比作軍事化紀律。 Buterin 強調,質押不是隨意行為而是守護網絡的承諾,從這個角度而言,退出延遲等摩擦機制實際上起著安全護欄的作用。 「如果軍隊中任何人都能隨時突然離開,這支軍隊就無法維持凝聚力,」他寫道,並指出 Ethereum 的可靠性取決於確保驗證者不能瞬時放棄職責。 不過 Buterin 也承認當前設計並非完美。他闡述道:「這並非說當前質押隊列設計是最優方案,而是如果盲目降低閾值,對於任何不頻繁在線的節點而言,都會大幅降低鏈的可信度。」 Buterin 的觀點與再質押協議 EigenLayer 創始人 Sreeram Kannan 不謀而合。 Kannan 在 9 月 17 日的發文中將 Ethereum 的漫長退出期稱為「保守參數」,認為這是至關重要的安全措施。 他解釋道,等待時間能有效防範最壞情況,比如驗證者協同攻擊,參與者可能在面臨罰沒處罰前試圖集體退出。 鑑於此,Kannan 警告稱:「解除質押絕不能是瞬時完成的。」 他進一步說明,若將流程縮短至數天,可能使 Ethereum 遭遇耗盡安全假設的攻擊。相反,較長的窗口期允許檢測和懲罰雙重簽名等惡意行為,確保作惡驗證者無法輕易逃避責任。 Kannan 特別指出,這種緩衝機制允許非活躍節點重新連接並定期驗證正確分叉。 他強調若沒有這種機制,競爭分叉都可能自稱合法,導致離線節點在重新接入時無法判斷真偽。 他總結道:「Ethereum 沒有採用固定長期解押機制,而是設計成當少量質押在特定時段退出時可瞬時處理。但若大量質押同時申請退出,隊列就會累積,最壞情況下可能長達數月。」 這番強烈辯護正值 Ethereum 退出隊列創下歷史新高之際。Ethereum 驗證者隊列數據顯示,目前解押積壓已達 43 天,涉及 248 萬枚 ETH(約合 11.3 billions 美元)等待提取。
基於零知識證明(ZK)技術的鏈上隱私去中心化交易平台Grvt今日宣布,已完成1,900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鞏固了Grvt作為全球金融未來先驅的地位,加速其顛覆現有碎片化鏈上金融生態系統的使命,通過解決隱私漏洞、安全性、可擴展性和易用性等長期行業難題。 隨著華爾街擁抱區塊鏈技術,全球金融的新篇章正在鏈上書寫。今年8月,Ethereum的鏈上交易量超過3,200億美元,達到自2021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研究還預測,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將從2025年的3,236億美元激增至2034年的15兆美元以上。 然而,儘管去中心化平台存在一系列問題,其潛力尚未完全釋放。這些問題包括「捕鯨行為」,即大型交易被高級交易者通過掃描mempool進行搶先交易或利用。此類策略每年因最大可提取價值(MEV)攻擊及其他操縱行為導致數十億美元損失。此外,智能合約漏洞、公鏈合規障礙、鏈上生態孤島以及對普通用戶不友好的問題也普遍存在。 Grvt是該領域唯一擁有堅實先發優勢和技術基礎設施,有能力改變現狀的參與者。本輪融資由Grvt的核心技術合作夥伴ZKsync和阿布達比資本市場基礎設施投資公司Further Ventures共同領投。Further Ventures曾於去年12月領投Grvt的戰略投資輪。其他參投方包括去中心化可驗證雲平台EigenCloud(前身為EigenLayer)以及管理23億美元資產、專注於全球創業者的風險投資公司500 Global(前身為500 Startups)。 本輪融資的大部分資金將用於加速Grvt多元產品策略,旨在同時服務主動交易者和被動投資者。這種獨特模式在當前交易平台領域尚屬空白,從而鞏固了Grvt在碎片化鏈上金融格局中的統一和主導地位,推動其邁向主流獨特地位。主要產品線包括: · 固定收益產生飛輪:業內首創收益工具,允許用戶輕鬆在資本、交易和金庫賬戶間轉移資金,最大化回報。 · 基礎設施:持續強化Grvt的默認隱私基礎設施,這在行業內目前仍屬稀缺。 · 穩定幣賦能系統:強大的穩定幣業務基礎,包括跨交易所金庫和現實世界資產(RWA)整合。 強強聯手,加速鏈上金融進程 通過零知識證明技術,並利用已被Deutsche Bank和UBS等機構概念驗證的ZKsync技術,Grvt正在構建區塊鏈原生的全球範式,展現ZK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潛力,使日常交易和投資變得安全、快速、私密且普惠。 ZKsync技術棧有助於解決鏈上金融的關鍵瓶頸: · 隱私:Grvt建立在基於ZKsync的Validium二層區塊鏈上,數據保持私密同時維持驗證狀態,確保隱私,解決DeFi協議長期面臨的難題。 · Ethereum級安全性:二層交易通過ZK證明繼承Ethereum的安全性。所有交易批次都在Ethereum上驗證,即使交易為提升速度和降低成本而在鏈下結算,也能通過數學證明確保其有效性。 · 可擴展性:作為二層解決方案,ZKsync顯著提升可擴展性,能處理遠高於Ethereum主網的交易量。 · 可及性:通過鏈下批量處理並僅向Ethereum提交必要證明,結算成本大幅降低,使交易更加低廉。 作為阿布達比區塊鏈戰略投資者,Further Ventures的領投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鏈上金融發展中的關鍵角色。 同時,快速增長的開發者生態EigenCloud為Grvt提供規模與安全保障。其核心產品EigenDA是Ethereum Rollups的首選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通過分布式驗證者網絡錨定數據,EigenDA確保Grvt的ZK技術棧既可驗證又可擴展。未來,Grvt還將利用EigenDA的可編程隱私功能,解決數據可用性與隱私之間的長期矛盾。 投資人及創始團隊評論 · Grvt聯合創始人兼CEO Hong Yea:「隱私是不容妥協的鏈上交易與投資未來基石。Grvt正在構建以隱私為核心、可擴展且無信任的DEX,提供多元結構化產品,展現ZK解決方案如何成為新常態,推動開放且安全的鏈上金融世界。本輪融資是對我們願景的強力背書。」 · Matter Labs聯合創始人兼CEO Alex Gluchoski:「我們相信ZK是加密行業的‘HTTPS時刻’。正如HTTPS通過提升信任和隱私推動了互聯網主流化,ZK將為Web3帶來類似的轉捩點。Grvt正處於這一願景的核心位置。」 · Further Ventures管理合夥人Faisal Al Hammadi:「Further Ventures致力於支持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Grvt對零知識證明的應用展現了前沿密碼學如何支撐機構級市場,我們很自豪能與其攜手打造無國界金融體系。」 · Eigen Labs創始人兼CEO Sreeram Kannan:「可驗證數據推動可驗證計算。隨著EigenDA達到100 MB/s,瓶頸已從數據轉向計算。Grvt正迎難而上,其團隊實力與願景高度契合。」 · 500 Global合夥人Min Kim:「我們堅信金融的下一個前沿將在鏈上構建,而隱私是釋放其全部潛力的關鍵。Grvt將ZK技術與機構級基礎設施結合的願景,與我們支持全球創業者重塑金融體系的理念高度一致。」 展望未來 Grvt建立在多項業界首創創新基礎上——例如為所有訂單提供-1個基點的做市費返利,這一福利傳統上僅限於機構。其下一步將立即推出固定收益產品,確保所有用戶獲得10%利率回報。我們還將推出旗艦做市策略Grvt Liquidity Provider(GLP),為散戶交易者帶來高雙位數年化收益率(APR)基金策略,這類策略此前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 在行業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本輪融資奠定了堅實的多層次基礎。它結合前沿技術、機構級基礎設施和安全數據框架,打造出一個在日益擁擠的鏈上金融領域中鞏固強勢地位的平台。 關於Grvt Grvt(發音為「gravity」)基於ZKsync技術棧,提供隱私保護、無信任、可擴展且安全的鏈上金融基礎設施。通過其去中心化交易所(Grvt Exchange)和投資市場(Grvt Strategies),Grvt使每位用戶都能與全球專業人士透明交易與投資。 本文為投稿內容,不代表BlockBeats觀點。
Ethereum 的可靠性取決於確保驗證者不能瞬間放棄職責。 撰文:區塊鏈騎士 Ethereum 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針對日益嚴重的質押取款排隊問題發表看法,目前該網路質押退出隊列已延長至六週以上。 9 月 18 日他在 X 平台發文指出,這種機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設計選擇而非缺陷,並將其比作軍事化紀律。 Buterin 強調,質押不是隨意行為而是守護網路的承諾,從這個角度而言,退出延遲等摩擦機制實際上起著安全護欄的作用。 「如果軍隊中任何人都能隨時突然離開,這支軍隊就無法維持凝聚力,」他寫道,並指出 Ethereum 的可靠性取決於確保驗證者不能瞬間放棄職責。 不過 Buterin 也承認當前設計並非完美。他闡述道:「這並非說當前質押隊列設計是最優方案,而是如果盲目降低門檻,對於任何不頻繁在線的節點而言,都會大幅降低鏈的可信度。」 Buterin 的觀點與再質押協議 EigenLayer 創始人 Sreeram Kannan 不謀而合。 Kannan 在 9 月 17 日的發文中將 Ethereum 的漫長退出期稱為「保守參數」,認為這是至關重要的安全措施。 他解釋道,等待時間能有效防範最壞情況,比如驗證者協同攻擊,參與者可能在面臨罰沒處罰前試圖集體退出。 鑑於此,Kannan 警告稱:「解除質押絕不能是瞬間完成的。」 他進一步說明,若將流程縮短至數天,可能使 Ethereum 遭遇耗盡安全假設的攻擊。相反,較長的窗口期允許檢測和懲罰雙重簽名等惡意行為,確保作惡驗證者無法輕易逃避責任。 Kannan 特別指出,這種緩衝機制允許非活躍節點重新連接並定期驗證正確分叉。 他強調若沒有這種機制,競爭分叉都可能自稱合法,導致離線節點在重新接入時無法判斷真偽。 他總結道:「Ethereum 沒有採用固定長期解押機制,而是設計成當少量質押在特定時段退出時可瞬時處理。但若大量質押同時申請退出,隊列就會累積,最壞情況下可能長達數月。」 這番強烈辯護正值 Ethereum 退出隊列創下歷史新高之際。Ethereum 驗證者隊列數據顯示,目前解押積壓已達 43 天,涉及 248 萬枚 ETH(約合 11.3 billions 美元)等待提取。
GRVT,一個建立於Ethereum擴容層ZKsync上的混合型去中心化交易所,已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1,900萬美元。本輪融資由GRVT的技術合作夥伴ZKsync與阿布達比主權財富基金支持的投資公司Further Ventures共同領投,該公司此前也曾領投了該DEX的戰略投資輪。 根據週四的公告,區塊鏈應用可驗證雲平台EigenCloud(前稱EigenLayer)以及500 Global也是本輪值得關注的主要投資方。團隊表示:「大部分融資將用於產品開發和工程。」 GRVT(發音為gravity)是一個混合型DeFi平台,融合了中心化交易所(CEX)的用戶體驗與合規性,以及傳統DEX的自我託管、隱私和去中心化,定位為全球首個獲得許可和監管的鏈上交易所。 它作為一種CeDeFi平台運作,結合了CeFi與DeFi的元素,旨在打造一個開放且包容的金融生態系統,讓用戶能在合規、可擴展且自我託管的環境中交易加密貨幣、實體資產代幣化產品及其他金融產品。 500 Global合夥人Min Kim表示:「我們相信金融的下一個前沿將建立在鏈上,而隱私是釋放其全部潛力的基礎要素。GRVT將ZK技術與機構級基礎設施結合的願景,與我們支持重構核心金融系統的全球創業者的理念高度契合。」 GRVT的主網alpha版本於2024年底在Ethereum Layer 2網路ZKsync上推出。該平台最初專注於加密貨幣永續合約交易,但今年已擴展至現貨和期權交易。 GRVT執行長Hong Yea此前告訴The Block,該初創公司正尋求在多個司法管轄區獲取牌照,包括將其百慕大加密業務牌照升級為DEX運營許可,並申請歐盟的Markets in Crypto-Assets(MiCA)牌照、杜拜虛擬資產監管局牌照,以及阿布達比全球市場(ADGM)資本市場牌照。據報導,該公司早在2023年就已在立陶宛獲得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牌照。 根據CoinGecko的數據,該平台的未平倉合約約為900萬美元,24小時交易量為1.26億美元。 團隊表示,隨著新資本的注入,GRVT計劃擴展其產品線,包括跨交易所金庫、跨鏈互操作性、期權市場、RWA等,並計劃利用EigenDA的可編程隱私功能,這是一種被區塊鏈應用採用的數據可用性解決方案。
交割場景說明